返回第四章 黑室秘闻(2 / 4)  蚩尤的面具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低声回应:“那么花红乡一战,我的人就必须抱着‘宁可错杀三百、不能放过一个’的宗旨,对吗?”

    叶天笑笑,轻轻摇头:“我不知道,别问我,那是竹联帮的事。”

    蒋公子默默计算了一阵,啪地打了个响指:“敌人有四辆车同行,两辆别克商务车,每辆乘员九人,共十八人;两辆三菱越野车,每辆乘员五人,共十人。合起来,敌人有战斗人员和非战斗人员共二十八人。这一战,我方必须有二十八名俘虏,才能下令撤退。叶天,你提供的线索很有用,谢谢。”

    叶天慢慢地喝下味道醇厚、回甘悠长的第一道茶,闭上眼,静静地味着唇齿间的余香。蒋公子是“大太极”高手,太极讲究的是“柔能克刚、四两拨千斤”,当全身潜力由双臂发出时,能够推动几倍于自身的重量,犹如湍流拨弄巨石一般。此刻,青龙就是蒋公子要推动的巨石。做得好,蒋公子将成为国际江湖上的一杆大旗;做不好,竹联帮损兵折将不说,连他本人也有性命之虞。

    “我知道,你要我说这些,不过是想与‘黑室’谍报网获得的情报相印证。其实,你也看得出,我是个局外人,只想知道父亲的真正死因、追杀真正的凶手。除此之外,没有更多企图,也不会阻碍任何人的大计划。喝完这壶茶,不如我们就各奔东西,只当从未相遇过,好不好?”叶天依旧闭着眼,只用心灵和双耳捕捉着蒋公子的动静。

    蒋公子嗤地一笑:“何必过谦?”

    叶天闭目摇头:“不是过谦,从海豹突击队离开时,我就告诉自己,永远不再卷入政治漩涡。”

    蒋公子绕过沙发落座,“笃笃、笃笃”地敲打着茶几,声音压到最低,如同窃窃私语般说:“叶天,你从美国返回香港的第一个月,就跟‘长江矩阵’的外线人员接触过,不否认吧?要知道,‘黑室’在撤退至台岛后,并未彻底解散,而是被赋予了新的功能,情报搜集范围辐射至亚洲全境,北至俄罗斯,南至东南亚诸岛,东至太平洋,西至欧亚交界。你是海豹突击队中难得一见的精英,不知有多少隶属全球各国的谍报人员正二十四小时盯着你呢!”

    叶天摇头否认:“那只不过是一次普通碰面,道不同不相为谋,见过就忘了。”

    蒋公子呵呵一笑:“当然,如果‘黑室’有进一步证据表明你已经加入‘长江矩阵’的话,早就令你伏尸街头了。”

    叶天脸上没有一丝异样的表情,仿佛那些陈年旧事已经彻底封存,提不起他的任何兴趣。

    “叶天,还有一些与‘超级武器’有关的消息,要不要听听?”蒋公子问。

    叶天没有回答,仿佛已经神游天外。

    “二次海湾战争前,联合国核武专家数次进入伊拉克进行‘核查’,搜索传说中红龙拥有的‘大杀器、超级武器’,但每一次都无功而返。五角大楼的隐秘特遣队也乔装改扮,对伊拉克的全国十八个省反复进行刺探,重点圈定在安巴尔、穆萨纳、纳杰夫、巴士拉、济加尔、杜胡克、苏莱曼尼亚、塔米姆八个地区。结果,没有任何一项证据表明,红龙已经拥有了想象中的‘超级核武’。甚至在巴格达之战结束后,盟军与联合国派来的专家们都什么也找不到,只能宣布该乌龙事件的罪魁祸首是情报部门。实际上,所有人都被红龙的文字游戏愚弄了,他是‘即将拥有超级武器’,而非‘已经拥有超级武器’。对于一件还没有到手的东西加以吹嘘炫耀的荒唐行为,最终将他送上了绞刑架。当然,联合国小组等于是在伊拉克境内搜索一件并不存在的超级武器,即便是将沙漠翻过来,把沙子用细筛筛个遍,也不可能有所发现……”蒋公子自顾自说着,讲到此处,忍不住再次呵呵轻笑。

    叶天熟知那段历史,美国向伊拉克开战的公开理由之一就是“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消除后患,只能“先发制人”。但是,布什政府指责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宣称红龙同“基地”恐怖组织来往密切的说法都查无实据。伊拉克主要战事结束后,二十万美军把伊拉克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伊拉克的“超级武器”。

    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对伊战争的合法性遭到国际社会和本国民众越来越多的质疑。为了平息舆论压力,布什政府竟然把美国中情局局长唐纳德?亨利?拉姆斯菲尔德作为替罪羊拋出来,全部承担了对伊战争情报的失误。

    拉姆斯菲尔德于1932年7月9日出生于美国芝加哥,一直被外界认为是小布什内阁中的鹰派代表,是当代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家和军事战略家。出任国防部长后,拉姆斯菲尔德不遗余力地推动建立导弹防御系统,并且策划和指挥了美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两场战争,被普遍认为是布什政府中的强硬派人物之一。对于“替罪羊”这一悲惨结局,一向桀骜不驯的拉氏显得有些无奈和黯然神伤,但在白宫的告别讲话还是不忘展现其幽默的一面。他引用邱吉尔的话说:“批评让我受益匪浅,但我也决不会因为没有批评而痛苦。”拉氏同时意有所指地表示:“它(伊拉克战争)不被了解,它太复杂了,人们难以明白。”

    叶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