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六十三章 开拔!向着北平!(3 / 4)  远东之虎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束了吗?!当然没有,你们太看不起人家石友三了!这才叛变了几次啊?!

    同年秋,石友三任安徽省主席,受命率部南下讨伐陈济棠和桂系。石友三不愿南下,转而支持唐生智反蒋,率部进军长江北岸,炮轰南京,后撤往河南新乡。

    不久,唐生智败于蒋中证,石友三毫不犹豫的立即转而通电投靠阎锡山,蒋中证碍于阎锡山于是没有惩罚石友三。

    随后冯玉祥和阎锡山联合反蒋,石友三于是重回冯玉祥麾下,参加中原大战,受命率10万大军进攻陇海线。

    其后,张学良通电拥蒋,入关参战,石友三见状立即通电响应张学良,率部割据河南北部和河北南部地区()。

    现在嘛……石友三接受汪精卫广州国民政府的任命,再次死不要脸的反叛!出兵开始反对张学良!

    平心而论作为军人,石友三曾经是非常优秀的。 刚刚入伍的时候,他才不过是冯玉祥手下的一名马夫而已。十多年后,便做到了西北军中最精锐部队的军长,与韩复榘齐名,并称“韩石”,是冯玉祥打仗时最为倚重的哼哈二将。

    他本人在军事素质上无可挑剔,无论是投弹,还是枪法,均为军中第一。带兵方面,在以治军极严著称的西北军中也堪称翘楚,北洋时代,其部曾是外国公使参观的指定部队,多次接受各国要人检阅。 要放在后世,石友三的部队,那就是标准的国家仪仗队。

    可惜这人脑子有问题,他的反叛似乎俨然就是家常便饭,后来更成了一种无来由的纯生理反应和习惯。

    事实上他加入张学良的东北军后,那待遇不可谓不优,不可谓不厚。 6个师的编制,每月军饷70万!无论是跟最早的西北军系统,还是后来的老蒋系统(这个系统里面,中央军和杂牌待遇大相径庭)比,都超出远矣。

    要知道,阎老西为了拉他进“反蒋联盟”,也不过开出了一次性80万的价码,最后还赖皮没舍得给,到手的连对折都不到。可是汪精卫这次派人过来拉拢,“酬金”是多少呢?50万!!比张学良给他的每月军饷还差着20万哪!! 可石友三竟然就满口答应了!这可把张学良气的直骂马勒个巴子。

    其后秉承着“收人钱财,替人消灾”的倒戈职业道德,新锐“倒戈专家、吕奉先败退”石友三收到钱后,很快就替广州方面出头兵起华北。

    当然,明面儿上石友三肯定不会说自己是收钱办事。按照民国的习惯他一封通电发了出去!

    通电上曰:“其上衔首为粤方,次列吴佩孚,再次为阎、冯”,指责蒋介石、张学良“用军阀手段,瓜分冀、豫、察各省地盘()。”

    并表示:“友三等以身许国,宁敢后人,为整师旅,同申讨伐,沉舟破釜,义无反顾。”随后,石友三对部下命令“开始沿平汉路北进,第一作战目标是占领石家庄,第二作战目标是占领保定,然后进军平津”。

    屠千军看着地图中的敌我事态,心中确定这石友三的第一步肯定是要进攻北平城的!石友三不可能不知道东北军的厉害,他不过是趁着东北军此时在关内的防务空虚而试图浑水摸鱼。

    为了避免东北军的反扑,他必须要迅速的占领平津等地而后拿下山海关以阻止东北军入关!其后才是联合其他部分的反蒋军队一起参与歼灭蒋中证的大战!

    此时广州国府得知石友三反蒋消息后异常兴奋,汪精卫特意通过天津执行部转电石友三,封官许愿,为其鼓气:

    一,我兄已就第五集团总司令职,所部将士应如何分别任命,敬祈详示,以便提议国府;

    二,此间同人拟推我兄为国府委员;

    三,殿英兄被任为第六方面军总指挥,请我兄就近与殿英兄商量,如编在第五集团军内固佳,独立亦可。惟为军事动作统一起见,以归我兄指挥为宜;

    四,国府日前已汇交我兄卅万元,日内拟再汇卅万以济急需。

    冯玉祥得知消息后更是加紧联络旧部,响应石友三。

    冯致电宋哲元表示:“方今蒋逆已陷于四面楚歌,无暇北顾,而张逆则有心腹之患,无力难[南]犯,此诚讨蒋以来未有之机会。”

    他竭力鼓动宋哲元等“即日全体联名通电响应友三”()。宋哲元的部属刘汝明也电宋请求尽快响应,并表示:“如坐视不援以致失败,公谊私交应无解说。”

    冯还致电韩复榘,要求其“即日发动,协助汉章”,“万不可稍有观望,致陷汉章于不利,而吾弟亦有孤势之危。”为了打消韩复榘等人的顾虑,冯更向韩表示:“晋境各军,皆已准备响应汉章。”

    可惜的是,中原大战失败后,冯、阎旧部已不再象以往那样听从他们的指挥,为了保存实力,各存异志。

    他们大都只是为了顾及冯、阎面子仅仅口头表示赞同,并不愿付诸实际行动。

    尽管冯玉祥多次密电庞炳勋,苦口婆心地劝说他:“吾弟于此时应不顾一切,出师应援,非曰助石,实乃讨张;非仅对张,实乃讨张而倒蒋也。”

    “石部既已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