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会江陵 第五百三十五章亲耕与会商(3 / 6)  幻之盛唐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动作和争斗。

    总章府所属名下,已经将那些尚且在世,西北军出身,退养的老将帅全面发动起来,进行战情通报,会商推演对吐蕃的军略,以供前方备询。一时间,往返于河西,长安、洛阳之间,佩戴着加急鱼符的朱衣使者往来不绝,虽然修通了平坦的直道,但短短月间还是累死了数十匹役马。

    我却没法离开洛阳,连想请假回去等待我的孩子出生都不行。因为皇帝小小白不准。

    “难道要我用天子的身份下诏群臣慰留你

    皇帝白振振有词的说道

    唯一的好消息是,

    安东道守捉使在原渤海国铁利府,呼汗、江丹江上游)以西,新开德里、天威两军。置大小三城殛愕。二十一戍垒,共计招徕流人,亡命、野户等杂色口役三万一千口,另有九原、林塞、野室韦、黑水秣蝎等杂色归化人二千一百七十八落,管有牲畜数万。

    定额上番北卫将士:千,防塞戍人九千,另置城傍义从五千,闲暇就近给牧,战时入塞给衣粮军器

    现在枢密院正在进行一个重要项目。就是规复边境的军屯,大概涉及到以数十万为单位的人力物力的投入。

    开元天宝年间,天子好武功重开疆,是重外虚内,精兵劲旅,重陈于边,而朝廷输给繁复,因此开元天子。重农耕,兴水利的同时,也大力倡导拓垦军屯,从安西北庭到河西陇右,到河北安东的万里边疆上。中原百姓及良健子弟,投入众多人力物力,建立了规模庞大的屯垦区。最盛时共计一千一百一十四屯,又在各道设立营田大使以专属之。同时兼以草原丰旷之地为军厩牧监。就近为边屯提供战马军畜,是以边军日益庞大而精锐。当然凡是有利也有弊,安禄山造反后,这些经营多年,状态良好,战略储备充足的军屯和边厩,也成为了范阳叛军席卷天下的最大资本。经过这些年的战乱丧亡,这些边屯除了除了西北路数道,还尚且保留一个编制空架子,其余的基本是名存实亡了。或因为被抽尽丁壮而废弃,或因为各投阵营的相互攻杀而变成一片废墟,或者干脆就缺少援应而被那些藩胡所袭夺占据。

    这次规复的,主要是崩坏最严重,但战钱相对稳固,藩胡实力较弱的云中道,以关内军屯庄已经运作成熟的模式,以包产到户的小额信贷为支持,投入豆蔫等高产的作物,采用新的农具和生产技术,由战俘组成的劳役承包团进行道路和建筑的先期清理

    再以两府名下众多傍户为基础,少量投田将士为核心,将那些荒废的据点,重新恢复生产,因为是荒废不超过十年的现成屯垦区,大部分农垦条件还可以,土地也是熟地。也不用辛辛苦苦的重新开荒,主要的修复道路房舍和年久失修而崩坏的水力设施。

    一旦成功定居下来,那些实力雄厚的军从商,就会以除欠的形式,向他们提供更多口粮、种子、工具乃至武器等,后续的实物借贷。等到有了收成,就可以以他们的产出,就近提供边军,以完成他们承包的一系列向前线供粮的任务,从朝廷获得相应奖励和赋税抵扣,这是一个相当复杂而长达数年的周期,没有足够庞大的资源组织能力和资本信用,根本玩不转。

    另外一个消息是,元载在流放的路上死了,死因据说是在渡船上饮酒烂醉,失足落水,等人们发现。已经是一句肿胀不成样子的尸体。这样很多人可以彻底安心  “古之成败兴衰,末世王朝。在于上位者无法节制的贪欲

    “天命是什么,天命在人心小当女人孩子不再为饥寒而哀号,当青年男子不再为落草为寇还是被饿死中选择

    “始皇帝扫平**,统御域内,书同文,车同轨,开华夏万载之基。何等雄才大略武功著世,但是不爱惜民力,好大喜功,穷使而竭,是秦二世而亡;隋文帝励精图治。内殷外服,却所托非人两代既终;”

    “穷天下之利供一人之穷奢极欲,可能无接大体,但是供数十人数百人数万人,乃至他们的妻子儿女家眷族人门下呢,民财民力有穷尽之时。但是人心的欲念难堑却是无止境的

    “当百姓再无可以失去的,士人们无法独善其身,对国家彻底绝望。只要有人振臂一呼,就是天下动荡,山河变色。国祜鼎易的局面,如果还有外族乘隙而入,则是天下腥擅

    “晃贼不过地方一小吏。何故能掀起肆虐江南数道的变乱,无非是录皮御史催逼太狠,连那些望族大户也无法。人心皆以朝不保夕。。

    “那些末代君王,不是自小长于深宫,操持与妇人和阉奴之手,反复被输灌为所欲为,肆意妄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昏聩之君。要么就是好大喜功,喜欢自欺欺人无视国家的艰难,而一意孤行肆意妄为的“勤政之君”

    “当国家自上而下的根础都败坏,再多的忠再义士也无法回天。军队是国家的干城,但是构成军队的大多是士卒都是出自普通百姓,连这些普通士卒都不能保全家人。又怎么能指望他们效死保卫国家的安危。是以只要宇文之流野心家振臂一呼,隋杨帝就命在须臾,是以唐之开国元勋,多是请之旧属

    “请在此温习一些然后写一份心得感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