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会江陵 第四百二十五章 尘嚣落定须静闲(3 / 6)  幻之盛唐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光。

    不过,

    这个结果对我还算强差人意,对于一个潜在地资源性半殖民地来说,一个为爱情冲昏头,把国家搞的一塌糊涂,甚至不惜酿成内乱的女王,总比一些理智而有远见地执政世家,更适合我浑水摸鱼的利益,要是真被藤原仲麻吕给改革成功,那可就乐子大了。

    我已经决定打算把他们护送到虾夷(北海道)去,那里已经有为过往船只提供补给服务地殖民点,现在收留他们,给倭国的朝廷一个想头,也可以保持在需要的时候,对倭国国内干涉和介入的理由和大义。

    象到这里,我突然想起貌似小李飞刀里的一句话,无刀胜有刀,其实无刀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借刀杀人别人还要感谢你才是,这个道理也一个适用用现在的倭国朝廷把。

    但我却没想到,因此也开了一个先例,从此以后,但凡倭国的朝争中失败地,多数习惯多路出海,逃往虾夷或夷州,寻求政治庇护的传统。

    当然,在这个时代,偏远一隅的倭国内乱的消息,对唐这个庞然大物来说,根本波澜不兴,除了安倍仲麻吕这样极少数有心的人,最多就是娱乐新闻外夷风情版面底角上的一小段文字而已。

    大多数人还是更加关心连载地《大秦秘史》中,那个妖艳绝伦的埃及女王,这么迷倒大秦把持国政的两代权臣,又是怎么临阵脱逃最终葬送了江山的。

    海外番人聚集的盛业坊里地倭人馆,及周围的倭人聚居区,发生大规模械斗和火灾,直到秘书少监和京兆府的人出现后,才被平息,算是这个消息地延续把。

    反而是留在长安的藤原敏贞,特地跑过来一趟,重申了倭国朝廷,对于保护天朝来人生命财产安全地决心和力度。

    。。。。。。。。。。

    。。。。。。。。。。。。。。。。。

    随后的日子,随着天气地转热,我家的园子里也逐渐变的静悄悄的,平日那种拜访如织的日子,似乎一下子全消失了,当然,这并不是因为我一下子失势,或是被冷藏了。

    只是因为,

    现在是科举开考的事件,一波三折好事多磨的科举,总算没有因为皇帝陛下健康,荆南发生的动乱之类的原因,再次跳票,往日晃荡在街头,出入于公众场合,吟诵卖弄的士人学子们也一并消失了,连带着城中的气氛都沉静压抑了许多,随着大热天街上多出来的净街金吾和城管吏,人们的形色也变得匆忙了许多。

    在夏天进行科举,无论对参考的士子,还是主持的官府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考验。据说头一天就有三个人发了急症被口吐白沫的抬出来,然后每天都有各种意外和传闻,成为文抄上的短讯。

    七月开科的常举并没有想象中的大变化,传统积累下来的惯性和保守的利益纠结,连那位号称喜欢鼎故革新的皇帝陛下也要很纠结的考虑再三,因此最终,只是为了体现朝廷的公平公正性,而采取了封卷糊名和扩大考官范围的措施,宰相独自命题,也变成了皇帝出纲要,宰相具体命题,最后再召集各宰相,分别决定标准答案。

    唯一一个亮点,就是原本的常举,将八科并举混同考试,破天荒的

    种门类的试题,让考生自己选择侧重的方向,算是对求变浪潮的妥协。象历来最难的秀才科,和综合性最强的进士科,竞争也是最激烈的,但对其他专业性比较强的明经、明算、明律,也不无机会。

    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分流了士子们的竞争压力。

    再加上由于朝廷分道的消息,在新设的道这一级上多出了许多新设职位,有些须从地方提举,有些由现职转任,还有些,就需要从朝廷省台部寺里派发,因此从上到下,一下子也增加了不少的空缺,让这次科举地结果充满了各种意味的想头。

    我在其中唯一的贡献,就是在武举地策论中出了一道,关于“民可使由之可使知之”的断句正解。我已经可以想象那些大人们跳脚顿足地情形。

    估计是一边绞尽脑汁的阅卷,一边诅咒那个把后世一千多年下来,科举所能衍生的漏洞和潜规则,都拿出来曝光讨论,光损人不利己的家伙。

    想到这里,我再次打了个哈欠。

    这是一个静悄悄的午后,连女学馆都因为天气太热,暂时停开了下午的课程,因此,我家的侍女和llii们这时都在午睡的时段。

    但显然有个例外。

    “这是各大窖子近年开封取出地头冰,请殿下尝尝鲜。。。。”

    精力充沛的小丫头,正用银丝雀尾的小汤匙子,轻轻搅动着色彩斑斓的琉璃盏,快活的眯着眼儿,发出一种小猫舔奶的叭吱声。

    沉浮在牛乳蜂蜜打成地冰沙中,是一个个五颜六色用果汁冻成小鱼虾蟹造型的冰粒子,浸在汤水里融化的荜拨有声,撞击在盏里叮叮咚咚,咬在嘴里咯吱作响,撒上蜜枣、山楂、杏仁、核桃刨成的丝,十分的可口让人充满食欲。

    “这里还有蜜豆汤,乌梅汤、酸枣汤、李子汤,仁汤、青麦汤。。。。。都是用蜜化地冰水镇过的”

    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