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会江陵 第三百四十六章 闲宫下(3 / 4)  幻之盛唐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防于内却不防于外,结果一下被随之而来的民变就搅的焦头烂额。

    “国家纵能中兴,也难见开元大治之世了……更非朕之姚宋可比若是。景、韩休在。也不会使朕有日后之失了”

    “陛下不是还有一位……身加诸多不可思议的奇人。

    钟绍京琢磨着字眼说到

    “这位,怕是我也有些看不明了。说他除了财色就无所求把,却又弄地毁誉交加,说他率性无谓把,所做一切都切中时要,……朕拣了一个不得了的福将啊……

    太上有些自嘲表情复杂的说。

    “陛下可知,郑叔明虽死,却成就了一个人,”

    既然太上在这件事上不详多说,裴士淹也就想到新的话题“哦,你说的是元公辅把”

    “正是”

    被称为剥皮御使地郑叔明,被当作激起民变的替罪羊赐死,但是另一个人却踩着他爬起来,曾经为他的出主意的谋客,元载……

    “苏州刺史、江东采访使李希言百罢免前,曾表奏避祸江东地凤翔岐山(今陕西岐山)人元载有大才,遂入朝任度支郎中”

    还有他没说出来地是,据说此人智慧聪明有悟性,善于奏事对答,得今上嘉许,常常委咨以有关国计民生的事务,本来是前宰相苗晋卿的门下,却很识时务的依附了大宦官李辅国,在朝中正是炙手可热。

    “据说,因为他取一个出身显赫的好妻子”,

    “当年王帅被被贬为汉阳(今湖北)太守时,他取了其女””哪个王帅……“

    “还有哪个王帅,当然是本朝独一无二的王帅“

    钟绍京眯着眼睛补充道,就看见这位太上脸色微微一变。

    他说的西北诸军地缔造者之一,连后来大名鼎鼎地西北四帅都要恭敬的称上一声老帅和前辈地人物,王训王忠嗣。

    他是祁县王门出身世代的将门,与王皇后有远亲,因为父亲王海宾战死青海,自幼被老皇帝收养在宫廷中,亲许为“此去病孤也,须壮而将之。”的人物,并赐名忠嗣,与现任肃宗皇帝一起长大。

    事实上他成年后,也不负所望,象卫霍班一样百战开边,征吐蕃,破契丹,攻灭后突厥王庭,收降白狼突厥阿思布一族,置翰海都督府,累官至身兼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佩四将之印,控制万里边疆,天下劲兵重镇,皆在其掌握。史称“自国初已来,未之有也。”,甚至比安禄山的三镇节度使还要显赫。

    但是,晚年因为与太子玩拌的关系,遭到了李林甫的猜忌,被卷入所谓太子谋反案中,后来又担心伤亡过大而拒绝攻击吐蕃的坚城——铁仞城,而被外贬到地方郁郁而死。

    王忠嗣此人被称为西北军神,尤在高、封、哥、李众人之上,因为他极重视军队建设,常“训练士马,缺则补之”。尤其重视骑兵的建设,为此不惜花大量金钱从胡人手中购买战马,在短时间内组建一支精锐的骑兵。

    而他的“弓矢志姓名”更被后世兵家传为美谈。每当部队集结出征。王忠嗣总是召集各军主将,授予兵器,然后由主将把兵器发给士卒,并让士卒在弓矢上写上自己姓名。完成作战任务后,即收缴兵器。一一核实,谁的丢失了。便依照上面的名字,追究谁的责任。因此,他的部下人人自劝,“甲仗充矣”。

    在知人用将、培养后备人才方面,王忠嗣先后培养了“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地哥舒翰、中兴第一功臣的李光弼、再造唐室的李晟,以及仆固怀恩等杰出将帅,尤其是李光弼和李晟,为大唐立下了不世之功。

    因此。即使他被贬了。但是在军中的影响依旧很大,早年元载正是攀上了这棵大树,才开始迅速发迹的。虽然王忠已经甚故好多年,但仍然有许多人念及他地旧恩,甚至连当今圣上也每每念起感怀不已,大家多少都有意无意的推恩泽及后人,让他地仕途一片傥荡。

    “据说今上。有意让其领神武军左都虞侯……

    裴士淹继续道。

    只是他被破格提拔出来。不免有争夺人望气运的嫌疑。因为谁都知道军队也讲究渊源的,龙武军上下都以哥叔门下自居。郭李都在其帐下效力过,但显然是王忠嗣的威望更高。

    “那……长安有什么举动么……”

    太上想了想突然发问道

    “有人举发龙武左郎将,领左金吾率直高达夫……与洛阳二大逆首之一的高尚为同宗兄弟,暗中私通往来不断……还有手书为证……”

    说到这里裴士淹轻轻摇了摇头。

    实际上这个所谓地往来就是高官厚禄劝降之书,但非要从其中做文章,就可以挑出诸多不是,你若是偷偷烧了,就是心里有鬼,如果交上去,又可以说你暗藏私心,为什么不马上痛斥当场,而要留下来邀功于上,如果当场揭发出来,又可以说你刻意营造名声,不是忠厚之道。这个手书怎么落到他人手中也很可疑。

    “市坊中,还有谣传说,龙武右厢兵马使领银青大夫严季鹰,与洛阳二大逆首的严庄为本家,早年经济往来,得其荫庇……诸军帅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