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百零九章 辽北五郡(3 / 3)  江山国色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苏文自杀之事,竟是当堂垂泪。

    事后李重九采纳国子监诸生上表的意见,不设立都护府,而是在高句丽实行郡县之制,并恢复当初汉朝平高句丽时,所设的汉四郡。

    新设立的四郡,都采用当年汉朝旧称,在辽西,辽东二郡以东,由西至东,分别设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除此以外在平壤再设带方郡,一共五郡,这为后世称为辽北五郡。

    五郡治下,有户五十六万户,城百余座。

    李重九当下决定将迁高句丽豪族二十余万人于汉地,安置于登,辽,北平三地。而另迁百姓五万户至辽北五郡。此外汉化契丹,汉化靺鞨,汉化室得奚各部人口十余万,也是尽数充实五郡之内。

    农民安土重迁,不喜欢迁徙,但是对于商人而言,却四海为家,赵国商农并举,从商已成为时兴之事,所以辽北五郡开拓,新起了赵国商人开拓进取之心。此外游牧部落也是喜欢迁徙,所以充实辽北五郡,多是商人,牧民,以及汉化外番之人。

    为了稳定当地局势,李重九令郭孝恪率两万人马,分驻辽东,平壤,国内三城,镇守辽北,再在平壤设立水师大本营。

    至此高句丽与东突厥一般,都在大赵的铁蹄之下彻底亡国。

    至于新罗,百济二国则是战战兢兢,李重九心知两国并不和睦,留在那边相互牵制,也省去他们图谋高句丽故地。而高句丽一灭,后来海边倭国,耽罗国,连忙派使节至赵国来称臣纳贡之事,已是几个月后,暂且不提。(未完待续……)

    [三七中文 .]百度搜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