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迹斑斑的乡兵,就下令捉拿其组织者,又遣散其余家众,又是直接在对方户籍里刻上不良之字,不许他们再组织乡兵自保。
而对于各县乡的官府乡兵,李渊则是派自己的心腹前往操练,剔除了那些占着名额的假兵,重新登记他们的人数和装备,用粮等等,警告各地的官员们不可纵兵劫掠,残害百姓。
李玄霸等人先前的行为,在李渊这里确实就属于小打小闹了,李渊这么一整顿,全郡肃然。
原先组织乡兵四处横行的乡野豪强,在面对国公怒火时,毫无还手之力。
文皇帝时的爵位有些泛滥,获爵的人不少,可如今不同,圣人上位之后,砍掉了许多的爵位,直接收回,当下还能保留爵位的,没一个是好惹的,都是些家世滔天的主,何况还是个国公,便是没有爵位,就只是一个寻常太守,也不是什么野豪强能抵抗的。
加上此时本地的最大力量,郑氏,已经被完全制服,李渊早就派人将他们看押,就等着庙堂的诏令,是杀还是放。
本地已经失去了抵抗,任由李渊拿捏。
荥阳的情况大有改观,曾经无法无天,比盗贼更甚的乡兵们没了踪影,而先前的盗贼也多被消灭,一时间,地方上两害皆除,百姓们很喜欢当今的这位太守,民心所向。
不过,在民间,也有了‘李三郎劝谏其父’的版本,又在各地传播。
当下正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时间,因为先前佛教大兴,许多高僧为了宣扬佛法,将佛经里的故事变得更通俗,方便百姓们明白其中道理,形成了一个所谓的俗讲,这个便是后来说书的发展过程之一。
而民间的许多艺人戏子,就喜欢传唱这些故事,换些吃的,讨些小钱,李玄霸的几个故事,此刻就已经开始被荥阳的许多艺人传唱,这东西如今是给底层人看的,荥阳的底层百姓还挺喜欢这些故事的。
在李渊大展身手的时候,他的几个儿子也颇为忙碌。
李玄霸,此刻就是在干一件大事。
他正在秘密的在野牛山,哦,不,现在民间是叫伏牛山,他正在伏牛山一带活动。
他在这里修建营寨,暗中囤积了不少物资。
这也是给以后做准备,如今的荥阳看起来一切都很好,不过,这是因为还没到秋收,等到秋收,官府开始征收粮食的时候,李玄霸料定如今的太平会瞬间崩溃,再次会涌现出大量的盗贼,亡人,而为了抑制这些,乡兵的数量会再次增加,而后再次产生两害。
他要提前做好准备,让青枣寨在这连绵不绝的大山里,多修建几个能定居的地方,多收容一些可怜人,让他们能继续活下去,等待世道变更的那一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