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这个份上,电话那头要是再没有思路,那也确实白混了这么多年。
江宁市别的不好说,高校数量在全国范围来讲,也就京城和沪州压一头,只是科教实力始终没有大规模转化成效益,大量高校科研能力,都是给京城、沪州、宝安等大型企业输送人才以及科研成果。
仅以保健品为例,江宁大学的生物专业也是全国头部专业,也是有过不错成果的,只是没有落地在江宁,全都去了京城和沪州。
现在“张安健康”落地城东区,就等于说是落地江宁市,那么城东区就能牵线搭桥,让江宁大学和“张安健康”合作起来,只要有一个能走量的科研成果转化,那招牌就有了,名气也有了。
这不是说不可想象的事情,而是有条件实现。
刘远山是典型的实战型青年才俊,可不是坐办公室的书生,他愿意跟老上级老同事讲得这么清楚,也是因为已经确定不会再继续呆在城东区。
他将会作为跨省空降的援助人才,通过两地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沟通合作,成为优秀的青年团体代表,然后来保障彭蠡县的义务教育工作开展,以及一部分的扫盲脱贫任务。
这是个样板任务,过完年就会有更上面的人过来背书,把这个任务定性为“攻坚任务”,同时刘远山会成为“攻坚任务”的主要负责人,彭蠡县也会成为两地合作的重要试点。
一般人绝对玩不转,哪怕是最顶级的大衙内,只凭实力那也是远远不够的,还得真有能力。
是个系统工程,只不过不是自然科学的系统工程,而是社会科学。
以前的刘远山没这个机会,也不会碰,这种吃苦头的差事,没有人会说享受其中。
只是形势摆在那里,他“老板”也终于跳出了泥淖,现在大家都没靠山,只能凭本事吃饭。
硬要说不同,那就是刘远山能调动的资源,还是相当可观的。
建一所“希望小学”的启动资金只要三十万,大头是国家出的,但也要看地方上的实际条件,彭蠡县这光景就算想要建设一所像模像样的小学,那也得动员一下当地的老百姓。
可动员老百姓,米面粮油上的补贴,多多少少总得有,哪怕只是记个工分,这个形式得有。
亲兄弟也得明算账嘛。
如果城东区不打这个电话,刘远山原先的计划,就是埋头苦干,稍微借一点张家叔侄的财力;现在城东区打了这个电话,提前知道了张大安的胃口,提前知道了“大规模园区”的设想,那就要思想转变,不能只想着一小块任务做好就点到为止。
有一点他没有说实话,那就是“大规模园区”,以城东区现在的经济规模,想要填满,那还是真挺难。
“园区经济”的特点不是一两家企业进驻,而是一两个行业进场。
企业,行业,一字之差,天差地别。
打造特色产业是个漫长的过程,通常来说是先有了重点企业,发展成了“规上企业”,最后进化成地方龙头,然后带动周围一大片都参与到这个行业中来。
这不是农业上集中力量和耕地面积,然后种个蔬菜种个水果,产量上来就能登报宣传。
工业上的地方特色产业,十年如一日,才能淬炼出行业口碑。
期间兴许还会有各种产品大战、价格大战、营销大战等等等等,每年每季度每个月都会有新的从业工厂成立和倒闭,撑够了十年的企业,其实寥寥无几。
刘远山是有这个认知的,所以他最羡慕张正东的地方,就是他侄儿张大安创办的“张安教育”,或许就是最轻松度过十年的私营企业。
没办法,连续两届高考状元的含金量,别说过个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也能吃这份红利。
假如,在今年也就是四六九八年的高考,张大安再次拿下江口省的高考状元……
刘远山直接认定“张安教育”是百年老店,百年企业。
所以,十年之后,他刘远山才四十一岁,张正东五十三岁,张大安呢?
十年的时间,在名利场中能迸发出多么豪横的资源,他在江宁市见过太多太多。
他需要这份十年的功力。
因此他在彭蠡县正式开展工作的时候,就需要用到这份十年后的成果。
算不得预支,只能说以后彭蠡县出来的年轻人,可以在“大规模园区”中占有一席之地。
至于现在,那就简单多了,张正东在彭城市的项目有多大,他只需要做张正东手上项目的十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即可。
足够了。
只不过他还得再次拜访一下张正东的侄儿张大安,得到他的口头支持才行。
哪怕只是“人力资源”上的活动,比如说在彭蠡县培训好本地的劳力,然后输送到“张安健康”关联企业,跟关长生打好交道没啥用,跟张正东关系再好再铁,其实也没啥用。
关长生是张大安的狗,这一点是个事实,并且关长生在任何场合,都是这么主动表态的;张正东则是对权力和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