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但是也只用来佛塔和亭台,但是因为汉唐使用砖石作为墓葬的传统,让普通百姓还是忌讳用砖砌墙,最多也就是用砖铺地。
一直到了明代,制砖技术成熟,朱元璋规定官府衙门必须要用砖来砌,算是破除阳宅不用砖头砌墙的传统,民居广泛的用砖后,制砖技术才进一步发展。
到了嘉隆时期,制砖技术已经彻底成熟,民间也基本上都换上了砖瓦房。
谭纶奏疏前半部分,就是请求朝廷重修蓟辽部分的古长城,在原本夯土的城墙前后加上砖石。
而后半部分,就是谭纶奏请要求训练蓟辽兵马。
谭纶在奏疏上说,他接任蓟辽总督后发现,整个蓟辽的兵马分散,每次敌人来攻打的时候都是集中过来,分散的兵马不利于防守。
燕、赵的士卒一向骄惯,但是治军要用严令,蓟辽的老兵动不动就闹事,距离京师又近,容易造成动荡。
谭纶提出,将整个蓟辽编练成三个营,分别委任总兵官来管理他们,每年春季与秋季两个防御期,三营的兵马各自调至边关附近。
如果敌人来了就集中御敌,敌人不来就在边关秋训。
然后谭纶还对大明边疆政策提出了异议,他认为如今在辽东辽西地区的以夷制夷思路是不对的,辽东的女真人和辽西的蒙古人频繁来往,特别是女真人经常掠夺汉地人口,学习大明的官制和技术。
每次他们叛乱,大明派兵后他们就逃跑,拖到大明军队疲乏,军费开支巨大的时候再请降。
而朝廷为了节省开支,总是赦免他们的叛乱,甚至还要再赏赐抚恤这些叛乱过的女真人。
比如这次辽阳附近叛乱的建州女真王杲,他被李成梁击败后逃跑,现在又上书请降。
谭纶不敢擅自决定,又将王杲的请降书带到了京师,但是谭纶建议朝廷这次不要姑息王杲,要真的惩办建州女真以儆效尤。
谭纶对于辽东的政策,还是认为朝廷应该移民实边。
苏泽看完后连连点头,谭纶不愧是兵法大家,他奏疏上的内容都是切中要害的。
特别是他的辽东政策,苏泽是十分赞同。
“谭公大才,策策切中时弊,直接上疏就是了,有何顾忌?”
谭纶看了一眼苏泽,这才说道:
“哎,东胜卫大战后,俺答封贡,朝堂上罢兵止戈的呼声很大。”
“重修蓟辽长城耗资巨大,在谭某之前历任蓟辽总督上书都被言官弹劾。”
“辽东也是如此,蓟辽地区的巡按、巡关御史全都支持接受王杲的降书,早止兵戈。”
好家伙,打了一场胜仗,大明言官又搞上了靖绥主义。
苏泽立刻说道:
“谭公放心,您明日且上书,苏某也会上书响应您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