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在访单上罗列这些官员的罪状,好在明年的京察中黜落这些官员。
在场的御史都有些疑惑的看着齐康,对付这些官员,也算是阁老们公议的结果了,不仅仅是高拱这一系,都察院其他阁老们的门生弟子们,也都接到了差不多的指示。
齐康压下了心中的不满。
齐康的不满,是针对高拱的。
作为高拱的门生,齐康留在都察院不升迁,在高拱罢官的日子里,顶住了高拱政敌的攻击,最终盼来了高拱回朝。
可高拱回朝时,却依然要求齐康留在都察院。
高拱作为内阁辅臣,自然需要在都察院有自己人,齐康资历深,自然是不二人选。
所以齐康看着高拱的门生故吏,在吏部的运作下纷纷高升,中进士比自己还晚的张四维,已经坐到了选郎这个关键位置上,而自己却还是小小的正七品监察御史。
而这些日子,高拱聚集门生,日夜商议实学,而齐康的科举名次不高,没有被高拱邀请去家中。
齐康对于高拱的怨恨,当然不能直接说出来。
所以齐康只能将目标放在了两人身上,一个是高拱最亲信的张四维,另一个是如今在高拱一系中冉冉升起的新星苏泽。
这两人在齐康看来也都差不多,科举名次高,庶吉士出身,刚入官场就是人上人,走的也是入阁的快通道。
齐康咳嗽了一声说道:
“大家都知道了名单,接下来就是按照名单填写访单了,不过齐某有个建议,加上一个人的访单。”
众人纷纷投来疑问的目光,齐康说道:
“詹事府,苏泽。”
众人惊讶的看着齐康,只听到齐康说道:
“苏泽在都察院的风评不好,不少御史都准备在京察中找他的问题。”
“但是苏泽是师相保的人,这些访单送到吏部也不会有事。”
“如果我等不填苏泽的访单,会让人觉得我等结党营私,反而让人找到攻击师相的把柄。”
众人听完了齐康的话,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等众人散去,齐康嘴角露出笑容。
联络众人在访单上攻击苏泽,就是齐康的计划之一。
他已经联络了六科,等到访单送上去后,张四维必定会宽纵苏泽。
到那时候,六科就会上书弹劾吏部“京察不公”,到时候齐康暗中在都察院呼应,就能将张四维这个选郎拉下马。
当然,拉下张四维,齐康也坐不到选郎这个位置上。
齐康这么做,除了个人恩怨之外,也有另外一份政治投机的意思。
——
史馆。
沈一贯走进史馆,对着苏泽说道:
“子霖兄,这些日子翰林院内可是热闹得很。”
热闹?
苏泽抬起头看向沈一贯,沈一贯接着说道:
“好几名老翰林上了访单,听说有位老翰林当场晕了过去。”
罗万化疑惑的问道:
“访单不是京察机密吗?他们怎么知道自己上了访单?”
沈一贯说道:
“访单要经手那么多人,怎么可能保密啊?六科都察院、通政司、吏部,那么多衙门那么多手,每次京察前夕,谁会被黜落的消息就满京城飞了。”
苏泽想起了前世报纸上常会出现的“某消息灵通人表示”,官僚体系就和筛子一样,想要保密就是天方夜谭。
众人都是刚入官场,都是第一次经历京察,王家屏和张位都好奇的看着沈一贯。
罗万化问道:“那这几个老翰林,是为什么上了访单的?”
沈一贯说道:
“还不是庸懒二字吗?”
“庸懒?”
苏泽疑惑的问道:
“都是翰林了,怎么会和庸懒二字扯上关系?这都察院定访单,也太草率了些?”
能通过殿试,再成为庶吉士,最后还要通过馆选才能成为正式翰林,这庸肯定是不沾边的。
而翰林本来就是清贵的官,本身也没有什么具体工作,又哪里谈得上懒?
沈一贯对着苏泽科普起来:
“子霖兄,这庸懒二字,就是如今京察黜落官员的常用理由。”
罗万化问道:“这又是为何?”
沈一贯说道:
“这庸懒二字扣上,是最难洗脱的,这可要比其他罪证还要难自证清白。”
脾气急躁的王家屏说道:
“这不就是‘莫须有’吗?”
沈一贯点头说道:
“正是如此。”
他接着低声说道:
“我听说那位姓孙的老翰林字写的不错,监察御史齐康曾经向他求字,这位老翰林不仅不给面子,还在加上提了一联。”
众人对这种八卦都很好奇,连忙问道:“什么?”
沈一贯不愧是小灵通,这种消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