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签(1 / 2)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org
    七月一日,系统刷新的日子。

    苏泽拿出上个月准备好的奏疏,将这份奏疏塞进了手提式大明朝廷里。

    《请设金瓶掣签清源法王承续疏》。

    这份奏疏的内容其实不复杂,就是在乌思藏法王去世后,使用金瓶掣签的方法,来决定继任法王。

    而金瓶掣签,就是铸造一个金瓶,将各方寻得的转世灵童写在纸条上,扔进金瓶之中,然后再从中抽签!

    用抽签决定下一任法王,听起来自然是有些荒谬。

    但实际上这个制度的重点,不在于决定法王的过程,而是这个抽签的过程。

    按照苏泽的奏疏,这个金瓶掣签要在京师举行,也就是说每次前任法王去世,乌思藏各方都要齐聚京师,在参加这个金瓶掣签的仪式。

    除此之外,苏泽还在奏疏中提议,派遣一大员为驻藏大臣,负责调解乌思藏内部的争端。

    ——【模拟开始】——

    一天后,《请设金瓶掣签清源法王承续疏》送到内阁,高拱张居正票拟赞同下,奏疏送入皇宫中。

    两天后,《请设金瓶掣签清源法王承续疏》被皇帝留中不发。

    ——【模拟结束】——

    果然,内阁能通过,但是皇帝犹豫了。

    这项制度疑似有些太先进了,隆庆皇帝一时之间没办法接受。

    但是苏泽估计,以隆庆皇帝的政治水平,看不出金瓶掣签这项制度的好处。

    金瓶掣签,看起来是增加了一个抽签过程,实际上是让明廷拥有了法王继任的最终确认权。

    而派遣驻藏大臣,则是加强对藏地的控制,让明廷可以进一步干涉藏地的事务。

    作为变法派的政治家高拱和张居正,自然对苏泽的这份奏疏大加赞同。

    这项制度也不是苏泽原创,后世清朝就是用这一套制度控制了藏地,甚至这一套制度延续到了苏泽穿越前的时候。

    不过没关系,苏泽也是有系统的人。

    【是否消耗50点威望值,确保《请设金瓶掣签清源法王承续疏》一定被执行?】

    50点,果然阻力不小,但是苏泽看着自己积攒的威望值,果断的选择了“是”。

    紧接着,苏泽就喊来署吏,由通政司官员送到了内阁。

    -----------------

    内阁。

    这些日子为了筹备皇太子册立大典,张居正和赵贞吉在内阁中把嗓子都吵哑了。

    你以为的高端的政治斗争,草蛇灰线布局阳谋。

    实际上的高端政治斗争,阁老扯着嗓子吵架。

    张居正和赵贞吉这两位,都是少年高中的顶级卷王做题家,赵贞吉又是心学大家,张居正的经学造诣也不差。

    又都是熟读典章制度的名臣,吵起来自然是引经据典,好不热闹。

    高拱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拿起小吏递过来的茶水。

    高拱是河南新郑人,隆庆皇帝专门从皇家贡茶中,挑选了同为河南的信阳茶赐予内阁。

    这件小事足以可见隆庆对于高拱的敬重。

    这些日子高拱的心情很好。

    赵贞吉升任后,他再也没有掣肘,狠狠的清理了吏部中的徐党残部,将他们逐出重要的部门,牢牢掌握了吏部。

    李春芳入阁后一言不发,也就搞搞讲学活动,这让高拱对他十分鄙视,朝野已经开始称呼这位首辅为“青词宰相”,说的就是他靠着一手好青词,才得到先帝嘉靖皇帝的提拔。

    就剩下赵贞吉,但是现在也有张居正挡着。

    高拱发现,曾经在徐阶身后亦步亦趋的张居正,和自己在具体政务上的默契竟然出奇的大,很多事情上都能达成一致。

    恐怕一个月前准备退休的徐阶没想到,自己设想的四打一,不过一个月就变成了一打二了。

    “今日可有什么要紧的奏疏?”

    高拱喝了一口茶,向身边的佐吏问道。

    “有一份国史馆送来的,是詹事府苏赞善送来的。”

    内阁的佐吏也都是人精,他们自然知道领导的想法,知道苏泽是高拱眼前的红人。

    苏泽的上疏?

    高拱来了兴趣问道:

    “奏疏在哪里?”

    “在赵阁老那边。”

    高拱皱起眉头,苏泽名义上是詹事府的官员,也就是赵贞吉的手下,通政司先交给他过目自然没问题。

    赵贞吉压制苏泽,会不会票拟不利的意见?

    内阁票拟,是每个阁臣都可以票拟意见,当然,内阁大佬一般也都有自己的分工,不可能每一个奏疏都全部票拟意见,一般来说只要有一两位阁老票拟,就可以送入宫中了。

    此时的内阁,已经没有封驳劝,也就是苏泽上的奏疏不可能被赵贞吉扣下。

    虽然不能被扣下,但是票拟先后也有区别。

    一般来说,皇帝处理政务的能力也是有限的,
最新网址:wap.ibiquxs.org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