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ibiquxs.org
尤其是刘恒,感受最为深刻。
曾经,无论他在封国治理遇到难题,还是在朝堂监国面临压力,内心深处总有一个声音告诉他,没关系,还有皇兄在,天塌不下来。如今,皇兄真的“不在”了,所有的压力、所有的决策、所有的后果,都必须由他一肩承担。
这万里江山,亿万黎民的重担,沉甸甸地压在了他的肩上,让他时常感到喘不过气。
所幸,刘盈留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制度和一批忠于职守的官员。
大汉帝国依旧沿着既定的轨道运转,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从倭国和朝鲜源源不断输入的金银矿产,也极大地充实了国库,为他的执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但刘恒清楚,帝王之路,道阻且长。
他面前还有很多挑战:如何平衡朝中势力,如何安抚因修史而心怀不满的臣子,如何继续推行仁政,如何防御北方的匈奴……他只能依靠自己,一步步走下去,努力去开创那个皇兄口中,属于他的“文景之治”。
——
就在刘恒努力适应新角色、稳定朝局的同时,远在赵国封地,一个本以为会随着刘盈和吕后离去而沉寂的野心,再次死灰复燃。
戚夫人确认了刘盈“驾崩”、吕雉“离世”的消息后,非但没有收敛,反而觉得最大的障碍已经清除,机会再次降临!
她不相信刘盈会心甘情愿将皇位传给刘恒,更不愿意接受薄姬的儿子成为天下之主。
她被权力和怨恨蒙蔽了双眼,开始暗中活动。
她联络那些同样对刘恒修改史书、打压旧势力不满的残存六国贵族,以及一些在刘盈时期未能得到重用的失意官员。
她编织了一个大胆的谎言,声称自己手中握有先帝刘盈的“真正遗诏”,诏书中明确指明应由赵王刘如意继承大统!
她信誓旦旦地宣称,刘恒得位不正,是篡改遗诏、欺瞒天下的逆贼!
“如意我儿手握重兵,雄踞东南,又得先帝密诏,名正言顺!只要我等里应外合,定能清君侧,扶保如意登基!”
戚夫人对着那些心怀鬼胎的联络人,描绘着看似美好的前景。
她却不知,刘如意对此事毫不知情,也绝不会同意。
她更不知道,她的一举一动,早已被新任皇帝刘恒,以及忠于刘盈、刘恒两代帝王的绣衣使者,牢牢地盯在眼里。
一张无形的大网,已经开始向这个不甘寂寞、屡次挑战帝国底线的女人,悄然收紧。
历史的车轮,在刘盈以巨大牺牲强行扳回些许轨道后,依旧沿着它那充满惯性与人性的复杂路径,滚滚向前,新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而远在桃花源的刘盈,或许正通过某种方式,静静地注视着这一切,心中充满了对弟弟们的期许,以及对这无法完全掌控的未来的,一丝淡淡的忧虑。
——
汉文帝刘恒登基数载,谨记兄长刘盈“与民休息”的教诲,轻徭薄赋,废除肉刑,倡导节俭,使得饱经战乱的大汉帝国逐渐恢复了元气,民间财富有所积累,百姓生活日渐安稳。
然而,在看似平稳的朝局之下,潜藏的危机也开始浮现。
最大的问题,在于刘恒的个人威望,远不及其兄刘盈。
刘盈在位时,以其雷霆手段、深远布局和近乎未卜先知的洞察力,牢牢掌控着全局,无论是桀骜的功臣、复杂的后宫还是遥远的藩属,无不慑服。
而刘恒,性格更为宽仁内敛,其继位过程又伴随着“修改史书”的争议,使得其权威天然受到质疑。
在边疆和藩属之地,这种威望不足的弊端尤为明显。
倭国与朝鲜的驻军及当地势力,虽然依旧名义上臣服,纳贡不绝,但已隐隐有“听调不听宣”的迹象,对长安的政令执行起来开始打折扣,阳奉阴违。
他们似乎在观望,在试探这位新皇的底线。
唯有西域与凉州,因有赵王刘如意坐镇,情况稍好。
刘如意凭借其军功威望和对兄长的绝对忠诚,勉强压制着当地复杂的部族势力,使其依旧保持着对中央朝廷的基本服从。
但即便如此,一些关于“赵王才应是真龙天子”的流言,也开始在边地和朝野某些角落悄然传播。
“若非先帝格外宠溺代王,这皇位怎会落到他头上?”
“听闻先帝真正属意的是赵王,是代王……唉,不可说,不可说。”
“赵王戍守边关,功高震主,如今却要听命于……啧啧。”
这些谣言,如同毒蔓,不断侵蚀着刘恒统治的根基。
刘恒对此心知肚明,却只能当作耳旁风。他无法辩解,因为真相远比谣言更惊世骇俗。
他只能通过勤政、仁德和一系列惠民政策,来慢慢积累自己的声望,同时,依靠兄长留给他的绣衣使者,监控朝野,弹压任何实质性的不轨之举。
对外部的威胁,刘恒尚可运用绣衣使者的铁腕,或辅以军事威慑,总能找到办法制服。
但当他
最新网址:wap.ibiquxs.org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