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万事皆休!
皇帝若只按照他在国子学推行的那些经学教材来进行科举,可关键是皇帝完全不做人,还有更为险恶的用心!
竟然连那什么物理化学这些算数这些,竟然也同样是要开科取士!
这岂就是乱命!
这是要挑战他们儒家的地位!挖他们儒家的根。
一旦让这些,也堂而皇之的走进科考之中。
那么今后儒家必然会大受打击。
这是他们所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你们谁有什么不同看法,朱元璋望着群臣出声说道。
声音落下,一片安静,无人应声。
稍稍等了片刻,一道声音响了起来:“陛下,此……此等事情是否是否不太公平?
这等教材,只在国子学和少数学府当中,正在教授。
其余广大地方的众多士子,完全不曾知晓。
若是用这些来考试的话,国子学等这些已经学过相应教材的人,优势实在是太大了。”
开口之人为刘三吾。
此人一开口,便有不少人心中暗自喝彩好。
不愧是刘三吾,果然有气魄,够精神!
“所以咱才定了三年之后,进行科考。
在这三年时间里,官府这边会加大印刷相关书籍。
并通过新华书店,运至大明各个地方,以供他们购买学习。
当然,若是不想购买,每日里到新华书店中,免费阅读也同样可以。
三年时间,足够他们追上来了。
至于说绝对的公平,那咱做不到。
咱没那个能力,国家也同样等不起。
只能说能在大体上面保证公平,就也可以了。
若事事追求绝对的公平,那么事事就都办不成。”
对于刘三武的疑问,朱元璋给出了这样的答复。
刘三吾闻言,没在这个问题上多做纠缠。
他暗自把牙一咬,心一横,再度开了口:“陛下,这……物理化学算术等这些科目,是否可以不用进行开科取士?
这些都是实用之学,不是为官之道。
若是让这些人来做官的话,只怕……会不太好。”
“这些人做官怎么了?
谁说这些人就不能做官,不会做官了?
几年前咱开科取士,那可全都是按经学来取。
都是你口中真正的读书人。
可那取的,都是些什么玩意儿?
能力又如何?
若非是太过于差劲,但又怎么可能会一下子关停科考这么多年?
又在此的基础之上,一直想着如何破局,想着真正的能获得一些有才能,能治国的人?
那两次开科取士,但凡是别那么差劲,也不至于有今日这个局面!
只靠经学取士取出来的人,真的会为官?
都是什么样的货色,你真就不知?
这个时候还拿这个与咱说事儿?
你是何居心?”
朱元璋言辞毫不客气。
刘三吾嘛,他很清楚这人是个什么成分。
那是里面的死硬派。
就目前来看,比宋濂还要更加的死硬。
而且,上辈子时,到了洪武末年,就是以刘三吾为首搞出来了一个科举舞弊案。
录取之人尽皆南方士子,北方竟然无有一个。
这个时候刘三吾会站出来,并且说出这样的一番话,朱元璋那是丝毫都不意外。
被朱元璋这么一说,刘三吾神色动了动,想要再说一些什么。
不过终究还是没有再继续开口。
见到刘三吾开口之后,被皇帝态度强硬的说了这样一番,剩下的人哪怕心里面对这件事儿有着很深的意见。
却也没有多说什么。
不是不想说,而是不敢说。
如今,看皇帝的样子,那是在这件事情上下定了决心。
如果是在别的时候,他们这边或许还能据理力争。
可是这个时候,是真的不敢。
朱元璋不会给你讲那么多的道理。
他们也都看出来了,这事只是皇帝这么说说而已,并不是真的要让他们要问他们的意见。
强硬着下去,不仅不会让朱元璋放弃这个大逆不道的想法。
反而在很多事情上,还会变得更糟。
于是,这件事就此通过。
……
众人退朝之后,朱元璋回想着南北榜案,以及刘三吾这些人的作为,不由的笑了笑。
这次的事,刘三吾等人也必然不会就此罢休。
但他也并不准备在此时,对刘三吾做些什么。
他要放长线钓大鱼。
不仅这些时间里,不会对刘三吾出手。
相反,三年之后进行科举之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