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是个硬骨头的,没丢了朱家的脸。
面临生死抉择,无数帝王其实也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
历史上多少皇帝,在这最后时刻里丑态百出。
尤其是宋朝的那些皇帝,更是让人不耻。
崇祯能在最后的时刻里,保全体面,选择自杀,并留下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这话,的确让人为之叹息,不算丢人。
朱元璋叹了口气,心情同样说不得多好。
“妹子,他这话咱觉得有些不对的。
城外的那些贼是哪里来的?天生便是贼吗?
不是!
他们中的太多太多的人,一开始时也都是寻常百姓,是活不下去了,被硬生生给逼成了贼。
他们之前,也都是我大明的百姓。
比如那带头的李自成,当年还随着官军前来救援过北平城,后面还做了我大明的驿卒。
只不过,很快又失了业。
他们也同样是活不下去的人罢了,以往也是百姓。”
马皇后闻言,缓缓的摇了摇头。
“重八,他能做到这等程度,已经是分外难得了,不能再过于求全责备。”
“妹子,你若这么说那也是对的。”
朱元璋从善如流。
“也是因为老四后面将京师迁到了北平那里,又加上崇祯在煤山这一上吊,给我大明确实是争了不少名声。
所以后世,不少提起我大明时,常说的一句话便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这话,倒也当得起。”
马皇后点了点头。
虽然此时闻听大明灭亡,思之令人伤感,不是一件什么好事。
但也多少有些让人不那么难受的地方,至少自己大明,哪怕灭亡的时候,也都多少有些骨气。
不似宋朝那样的丢人现眼。
“那太子呢?有没有成功逃出去?有没有汇集人手,接着延续大明?”
马皇后稍稍的沉默后,望着朱元璋再次开口,朱元璋摇了摇头。
“结局并不好,被人给献到了李自成那里。
后面还有记载说,李自成带着他们弟兄几个迎战关外鞑子。
从那之后,便没了正经记载。
后面,曾出现过南北太子案,却也扑朔迷离,难辨真假。
真实的朱慈烺,只怕很大可能死在了兵荒马乱里……”
马皇后为之默然。
“妹子,这事儿要怪还得怪崇祯,最大的责任就得放在他头上。
毕竟早在李自成还没带兵来到北平这里时,就曾有部分朝臣提过建议,说让太子南下,前去南京,也就是咱们现在的应天主持局面,以防不测。
咱大明后面的情况特殊,老四虽然迁都了,但迁的并不算彻底。
在南京这边,还保留着一套行政班子。
皇宫,六部,各个衙门,太监,全都不缺,只缺一个皇帝。
让朱慈烺这个皇太子来到这边主持局面的话,北平那边就算是破了,那也不至于一泻千里。
南明的局面,也不会那么艰难。
按照大势所趋,虽然很难再复大明之辉煌。
但最起码不会那样乱,乱糟糟一片。”
朱元璋说起这些,就有些来气。
崇祯了真的是不粘锅,一点点的责任,一点的骂名都不想担!
生怕人说他抛弃国都,又怕做了太上皇。
最终造就的便是皇帝太子全没了,以至于后面的南明朝廷,乱七八糟,并很快就不行了。
“重八,那些开门投降的人呢?
他们结局如何?
听重八你先前所言,似乎他们像是没什么好下场。”
马皇后沉默了一会儿后,望着朱元璋再度开了口,问起了这个事儿。
“妹子,你说的没错,这些人接下来日子过的别提有多爽。
很多都觉得,闯王来了,青天便来了。
他们的日子都能好起来了。
他们就能丝滑的改换门庭。
李自成离不开他们这些旧朝人。
他们可以成功的,带着他们大量的财产,来到李自成那里,受到李自成的常重用。
还能够接着过他们的荣华富贵日子,靠着从大明身上贪墨剜取的众多民脂民膏,能一直富裕。
但他们都打错了主意。
李自成是流寇,带着的是一帮穷疯饿急的人。
特别是喊出,闯王来了不纳粮这样的口号后。
虽然短时间内,聚集了大量的力量,赢得了诸多的人心。
可实际上,也注定了他的根基太虚浮了。
成也这个口号,败也同样也是这个口号。
流寇是没前途的。
想要成事,需得有自己的一块地方,能一直经营下去。
那才能经得起一次又一次的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