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二七章 简化字必须推行!圣人做得,咱就也能做得(2 / 5)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倒也正常。

    “两位宋先生,咱在这上面却有不同看法,和两位先生意见相左。

    咱觉得,简化字汉字应当推行,且义不容辞,刻不容缓。

    应当大力推行简体字,全面取代繁体字。”

    朱元璋同样没有绕什么弯子,望着两人,旗帜鲜明说出了自己在这件事情上的意见。

    一听朱元璋的话,不论是宋濂,还是宋讷,两个人都显得有些着急。

    尤其是宋濂,维护儒学正统以及文化这些方面的事儿,对他来说,那是必然要做的。

    当即便要开口,却被朱元璋伸手摆了摆,将其制止。

    “宋先生先听咱说,咱觉得你们有些事儿没有弄清楚,有些本末倒置了。”

    听到朱元璋如此说,宋濂只得将心里面的诸多想法,都给暂时稳住。

    带着疑惑,与满心的不服,等着听皇帝在这件事情上,能说出什么个花来。

    什么就叫做,自己等人本末倒置了?

    “咱先问宋先生一个问题。”

    皇帝又要问问题?

    宋濂微愣了一下。

    不过马上就又变得自信起来。

    这件事情上,不论皇帝问什么问题,也无济于事。

    别想再如同之前的般,问住自己。

    别管他怎么问,自己在这件事上还是同样的意见,那就是汉字不能简化。

    自己也绝对不会如同皇帝所说的,在简化汉字这件事情上,本末倒置。

    不是自夸,论起学问,他宋濂还是多少有点造诣的。

    这件事,但凡是个有点见识的人,都绝对会坚持繁体字,坚持汉字正统。

    反对那些谬误的简体字。

    若说本末倒置,皇帝现在的做法,才是本末倒置!

    “两位宋先生能否告诉咱,为什么会有文字出现?”

    “先民结草以记事,绳结有大有小。

    但哪怕绳结有大有小,有多有少,形状不一。

    可是随着需要记的东西增多,以及时间的变长。

    哪怕有绳结在,很多事也都会变得混乱。

    所以,到了黄帝时期,史官仓颉上观日月星辰变化之轨迹,下察鸟兽行走之痕迹。

    观察世间万物,从中获得启发。

    于是,创造出来了可以书写的文字,用来记事。

    创字成,风雨交加,鬼哭神嚎,天地齐震……”

    对于宋濂这样的当世大儒,这些东西,他是信手拈来。

    不费吹灰之力。

    朱元璋点了点头:“宋先生所言极是。

    按照老宋先生所言,是不是可以说,文字之所以出现,就是因为人们有了用文字来记录事情,记录各种东西的需求。

    所以文字才会应运而生?”

    宋濂仔细思索皇帝的话,确信这里面没有什么坑后,这才点了点头:

    “陛下所言是极,臣就是这么个意思。”

    “也就是说,文字的出现,是为了能让记载东西更加简单,更加准确,方便快捷。”

    宋濂已经隐约觉察到,皇帝想要说些什么了。

    但皇帝此时所说的话,也确确实实是实话。

    同样没有办法反驳。

    于是,便再度点了头。

    “就是因为结绳记事,已经没有办法适应当时的情况,所以仓颉造字,全面取代了结绳记事。

    同样的道理,在咱看来如今这繁琐的繁体字,和简单的简化字比起来,又与结绳记事和仓颉造文字何其相像?”

    一听朱元璋这话,宋濂顿时急了。

    “陛下,结绳记事又岂能和如今文字相提并论?

    如今正在使用的文字,早就特别的规范,也特别的全面。

    能够把各种东西,都记录的特别清楚完备。

    完全能够适应各方面的需求。

    可和当初的结草记事,有着天差地别。”

    朱元璋摇了摇头道:“咱看区别很大,如今所用的文字,还是不行,太复杂了。

    有人说繁体字有三多五难:三多是说汉字,字数多、笔划多、读音多。

    五难,则是难认、难读、难记、难写、难用。

    这个看法,咱整体上是比较认同的。

    繁体字确实是有很多的毛病,诸多的缺点。

    既如此,为什么就不能进行一定的简化?

    简化字又有什么不好?

    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掉汉字所存在的这些问题。

    且今后不论是书写,亦或者是进行雕版印刷时,都能够提高速度,减少工作量。

    两位宋先生都是圣人门徒,学习儒家经典。

    儒家门人大多都致力于,儒家学问的传播,让儒家学问发扬光大。

    可是繁体字所存在的这些缺陷,也确实是很大的,提高了学习的门槛。

    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