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一十四章 海玥的“震惊”(2 / 3)  大明神探1546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你我从小一块长大,你始终是朕最亲的人,朕现在也只能依靠你了!”

    往昔这番话语,能让陆炳热血沸腾,干劲十足地去执行这位的一切命令。

    哪怕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臣——万死不辞!”

    可此时此刻,陆炳只是重新拜伏下去,嗓音激昂,仿佛仍是那个忠心耿耿的兴王府护卫。

    当他踏出乾清宫,望着宫墙上那轮惨白的月亮,却禁不住喃喃低语:

    “陛下啊……”

    “这九重宫阙,你还有信的人么?”

    ……

    乐道居。

    海玥一觉睡到大天亮。

    精神奕奕地早起练武。

    待得一套拳法打完,筋骨活络开了,接过咿呀学语的幼子海中岳。

    一家子围坐在圆桌前,银匙碰着粥碗,叮咚作响,其乐融融。

    就在这时,书童弓豪匆匆来到身后,低声道:“公子,宫中出事了!大事!”

    纸是包不住火的,况且昨晚宫中动静那么大。

    又有守卫大肆搜查,当即审讯,又是陆炳深夜入宫,终究有消息泄露了出来。

    海玥波澜不惊,擦拭了一下嘴角,淡淡地道:“人安排好了么?”

    “请公子放心,都撤出去了。”

    家中岁月静好之际,海玥察觉到宫中恐怕生变,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传信给浙江的弟弟海瑞,让他加紧对倭寇收网。

    原本是利用汪直,将双屿岛的海盗王们一网打尽。

    现在即便有些许漏网之鱼,也能接受,毋须尽善尽美。

    第二件事,则是将英略社在京师的人手,有序地撤出去。

    尤其是与宫中有过联系的,哪怕那些内侍宫婢并不知己方根底,也不可逗留。

    弓豪得令之后,隐隐有所猜测,亦是不免紧张,又觉得有些可惜。

    毕竟万一皇权更替,这些年安排的人手,是能帮公子抢占政治先机的。

    将人统统撤出去,就代表着真要出了乱子,对于宫廷内部的情况一无所知,只能被动地等待。

    海玥同样清楚。

    与历史上的壬寅宫变不同,此次如果再有弑君的,不知会演变成什么模样。

    如果老登没了,新君登基,他这样的安排,确实会失去先机。

    毕竟上书房内,严嵩、夏言都是教导皇子的先生,唯独他年龄不够,又是制度的开创者,为了避嫌,没有被选入其中。

    和诸皇子都不亲近。

    甚至面都没有见过几回。

    在新君登基的过程中,再不发挥些作用,起到一些从龙之功,那新朝伊始,被边缘化的命运也不可避免。

    但海玥愿意承担这样的风险。

    和严嵩、夏言不同,他太年轻了。

    即便是完全不熟的皇子登基,又无从龙辅佐之功,大不了被寻个由头,外放出去。

    以他在翰林院所养的威望,用不了多久,必定能回京重新执政。

    更别提遍布天下两京一十四省的一心会骨干,同样是年轻的朝堂新锐。

    有此根基,完全不必在局势未明之际行险。

    弓豪退下,海玥给朱玉英一个安定的眼神,又转向大儿子:“吃饱了?”

    “饱了!饱了!”

    海中诚兴高采烈:“爹,带我去上课?”

    “走嘞!”

    海玥又抱了抱海中岳,在小家伙咿呀挥手的祝福下,带着大儿子朝外走去。

    府中下人早已牵来一大一小两匹马儿,等候在外。

    相比起其他朝臣大多乘轿,他还是喜欢骑马,从小也培养儿子骑马。

    海中诚七岁了,哪怕早早开蒙读书,也得上学堂,培养与他人的交际。

    海玥给儿子选的是京师的一座中等偏上的学堂,关键在于老师既博学,又不古板,这样教出来的学生才最好。

    而将海中诚送到学堂后,看着他挥手朝着自己告别,海玥又隐约感受到,有一道视线落在自己身上。

    他恍若未觉,整了整绯袍玉带,步履从容地转向翰林院方向。

    接下来一如往常。

    理罢翰林院诸务,又备妥今日的经筵讲义。

    待时辰将至,便整肃衣冠,踏着秋阳往文华殿行去。

    待得时辰到了,海玥长袖轻摆,漫步至文华殿外,准备给天子讲课。

    远远望见殿前立着个年老内侍,见他来了疾步上前:“海学士!”

    “戴公公安好。”

    海玥行礼:“可是陛下有口谕?”

    嘉靖看似怠政罢朝,实则将权力牢牢握住,每一项重大国策都经过其应允。

    每隔一日的讲学,便是正规了解外朝动向的渠道,因此基本没有间断过。

    偶有生病,则是提前通知,让海玥毋须来文华殿。

    今日既已至殿前却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