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九十二章 奔向各自的前程(1 / 3)  大明神探1546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org
    嘉靖十五年。

    二月二十五。

    今科的殿试,比起往届来得更晚了些。

    以会元赵贞吉为首的三百四十七名贡士,参加殿试。

    贡士名单并未发生任何变化。

    朱厚熜出关后,斥责了严嵩和锦衣卫的所作所为,却未释放诏狱内的官员。

    而是命翰林学士夏言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关注案情进展。

    期间。

    霍韬上书,请求致仕归乡。

    黄绾病倒,不再上衙。

    入狱的七十多名官员,皆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惩处。

    一时间震惊朝野。

    通政司的奏本,如雪片般飞入内廷。

    弹劾严嵩的疏议,在旬日间激增三倍。

    这些奏章的背后,更是暗流汹涌——

    大礼议旧党以血泪控诉;

    新政反对派借机发难;

    更有投机之辈,见夏言得到圣眷,争相以劾章为投名状。

    与之相对的,则是严嵩的首辅权柄愈发稳固。

    那些曾讥讽他不及张璁万一的官员,如今经过内阁值房时,连呼吸都不自觉放轻三分。

    北镇抚司墙垣上新涸的血迹,比任何官威都更能震慑人心。

    以上发生的一切,基本与海玥无关。

    翰林院的生活,就是这般朴实无华。

    不参与实际的政务,但关键时刻又能参与朝政。

    通俗的说。

    就是养望。

    三年编修,三年修撰,接下来出众者便可为经筵侍讲,接触天子,展示才学,同时参与廷议,积累政治经验。

    若能主持科考,构建门生人脉,那来日骤然登上高位,就不愁没有手下可用了。

    更何况海玥早早就接触过天子,更有了一心会为根基。

    所以他愿意等。

    只是有些人不愿意。

    “东楼近些时日怎的神龙见首不见尾,我接连两次去严府拜访,都未寻到他人……”

    “落榜了,或是游山玩水,外出散心!”

    “唉……”

    自从上次案发,严世蕃失踪,再露面时,寥寥几句话语,就告辞离去。

    这段时日,都是不见踪迹,既不在国子监,也不来翰林院。

    对此林大钦能理解。

    毕竟当年海玥、海瑞、自己这一批同窗,入仕为官了。

    如今胡宗宪、赵贞吉这一批同窗,也即将授官。

    独留严世蕃下来。

    这滋味确实不好受。

    海玥原本也是这么认为的。

    直到陶典真出现在面前。

    “海翰林,贫道特来请罪!”

    陶典真一揖到底,将严世蕃藏身道观之事和盘托出,那双惯会察言观色的眼睛垂得很低。

    海玥认真听完,并未简单的就此揭过,也没有耿耿于怀。

    他从来不会要求旁人无条件的忠诚。

    尤其是陶典真这种。

    骨子里藏着比谁更炽热的野心。

    更不会屈从于任何恩德,只会服从于利益。

    至于此次的致歉。

    如果是真心,其实当时就该将严世蕃送出宫观,现在跑来,纯属事后补救。

    见得这位平静的神情,陶典真心头忐忑,很是无奈。

    他以天师邵元节为目标,发现当今天子信道后,便使尽浑身解数钻营。

    只可惜陛下始终冷冷淡淡,全不似对待邵师那般热忱。

    陶典真自然不知晓,历史上他能够上位,嘉靖越来越痴迷道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南巡途中成功预言了大火,瞬间披上了一层高人的光环,之后所言当然无往不利。

    这等际遇,向来是可遇而不可求。

    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无法得到圣宠,陶典真只能攀附贵人。

    他是道士,没法时常往翰林院跑,严世蕃这条线若能搭上,当然是迫不及待。

    然而这回严世蕃根本没能拿回贡士身份,还不见了踪迹,陶典真就知道帮的差了。

    从这位首辅之子处,没得到任何好处,恐怕还得罪了首辅。

    再加上近来的端倪,这才迫使他出现在了海玥面前。

    听完前因后果,海玥忽略旁枝末节,直接询问关键:“洪昌之死是何人动手?”

    陶典真面色微变,不敢隐瞒:“是贫道准备亲自下手,此人死有余辜……”

    海玥对此并不奇怪。

    严世蕃终究是阁老之子,又不似原历史上那般穷凶极恶,不会动手杀人,陶典真就没顾虑了,此人带着几分江湖气。

    “结果……”

    陶典真接着道:“我们抵达国子监的屋中时,洪昌已经身亡!”

    海玥目光微凝:“有人提前杀了他,是为了嫁祸给东楼?”

    “不!”
最新网址:wap.ibiquxs.org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