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三章 我看到了太阳(一更)(2 / 3)  大明神探1546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了政治上的谋僚和关键的助力。

    如今嘉靖经过大礼议事件,彻底坐稳了皇位,蒋太后在后宫的地位更是如日中天。

    来京师的途中,陆炳其实就有所暗示,海玥跟黎玉英最后的一晚,也提示她,要发挥出女眷的优势来。

    如果从安南黎氏的角度,当然恨不得死去的是郡主黎玉英,活下来的是王子黎维宁,毕竟后者有大义名分。

    但郡主也有郡主的好处,可以入后宫见到太后,走命妇路线。

    “太后懿德昭昭,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昔以坤仪辅弼兴邸,教子以圣贤之道,育陛下为尧舜之君,今以母仪垂范六宫,仁泽惠及四海,柔嘉化被万邦……”

    “妾虽居远藩,亦闻太后崇俭恤民,克勤克慎,诚乃九重之懿范,千秋之慈徽,今亲睹慈颜,不胜惶恐涕零……”

    “惟愿太后凤体康宁,与天同寿,福祚绵延,光耀华夷……”

    总结一下,就是黎玉英在后宫里看到了太阳。

    这马屁拍得太到位了。

    谨慎的态度更值得称赞。

    重要人员的信件,可能遭到检查,不得不防。

    而黎玉英这样子夸赞,说不定还盼着锦衣卫查看,然后禀告给嘉靖。

    海玥笑笑,将这封信珍而重之地收好,然后看向下一封。

    这封来自于周宣。

    这位隐雾村案件里明明罪名不是第一,甚至排不到前列,结果事后清算时,周宣是唯一被直接罢官,槛送入京的广东高层。

    由此海玥忿忿不平,那时的他改变不了什么,但既然同行,便尽可能地照顾一二,省得这位老者直接病倒在路上,到了京师后连为自己辩驳的机会都没有。

    不过在船上,周宣和他说了一些隐秘,甚至直接透露出,到了京师的刑部,他并不需要分辨什么,刑部也不会真正定其重罪。

    那时海玥半信半疑,但从如今看来,这位“铁面判官”或许真的没有说谎。

    相比起黎玉英的洋洋洒洒,周宣信中所言很简单,就是他已经出狱,如今住在京师的一处院落里,让海玥不要担心,也不要贸然打探他的消息。

    对此海玥选择接受。

    有些人之所以会好心办坏事,究其根本,还是只在乎自己的道德体现,而不是真的在意他人。

    海玥则是真的希望周宣有个符合他一辈子兢兢业业的结局,为那些狗官担下罪责,实在太不值得。

    而今见得对方真的平稳落地,他也暗暗点头,又不禁感叹:“这官场的水,真深啊!”

    “十三郎在说什么呢?”

    话音刚落,严世蕃走了进来,满脸的春风得意。

    海玥抬了抬信件:“看信呢!东楼苦读回来了?”

    “你就别取笑我了,不过我既决心科举,就一定要考个好名次,不然你们都金榜题名,唯独我拉下了,怎好意思见诸位?”

    严世蕃哈哈一笑,顺势进入正题:“十三郎,一心会的活动举办了几次,大家其乐融融,但这人数是不是太少了?”

    海玥对于一心会收人的要求,就是四个字,宁缺毋滥。

    不然按照严世蕃的行动力,现在恐怕人数都破百了。

    那样看似规模庞大,但就是一盘散沙,甚至还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和警惕,绝不可取。

    所以海玥神情平淡,只是道:“并不少,现阶段先将西游铺开,求取真正的志同道合之辈……”

    严世蕃眼珠转了转:“就有一人,向我透露出入会的意愿。”

    “谁?”

    “嘉靖八年进士,现刑部主事赵文华,表字元质,号梅村,浙江慈溪人。”

    海玥眉头暗暗一皱。

    电视剧里胡宗宪能去严府拜访,喊严嵩老师,但真实的历史上,胡宗宪其实都够不上严嵩,他依附的是严嵩的干儿子,就是这个赵文华,由此平步青云,很快成为了大明最重要的封疆大吏。

    但那并非赵文华的眼光好,而是胡宗宪个人的能力强横,赵文华在严党的高层里面,属于最没有才能的一位,还不如鄢懋卿和罗龙文,海玥当然不会让这等人入会。

    见到海玥面容平静,没有表态,严世蕃目光闪了闪:“十三郎是不是也听过了那个传言?赵主事有意断错了一件案子?”

    海玥道:“既是传言,那就暂时还未能辨明真假,东楼可了解此人的秉性?”

    严世蕃哼了一声:“此人在国子监时,就颇为谄媚,还想拜家严当义父,我是看不上的,不是谁都能跟我称兄道弟的!”

    海玥道:“令尊之见呢?”

    “家严当然也不会要这等心术不正之徒啊!”

    严世蕃对于老父亲的正直深信不疑,旋即又意识到,自己刚刚还举荐赵文华入一心会,马上找补道:“不过赵文华入了刑部后,起初倒是颇有了几分功绩,我才动心,然市井之言,又说他收受钱财,我终究迟疑,才来请教!”

    海玥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