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34章 闻有匈奴主(1 / 2)  天可汗回忆录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org
    秋风萧瑟,落叶飘黄。

    龙首原上宫城的建造正如火如荼展开着,上林观中的离宫别馆亦是热火朝天,长安的秋日喧嚣而又充满了活力。

    李爽的院子里,却相当的安静。

    他的屋中,此刻摆满了西域的资料。

    丝绸之路可以为长安带来海量的财富,但前提是西域的秩序是稳定的。

    这样,胡商才能每年带着大量的财货来到长安,购买丝绸等货物。

    要经略西域,最为重要的是什么?

    得有军队!

    此刻的关中,却无法向西域派出万人规模的军队。

    后勤、兵力尚在其次,最为关键的是军制。

    府兵制的优点在于花费少,可缺点也是存在的,不能带着府兵长时间在远方征战,也很难让府兵驻守在打下来的土地;便是要如此,也得保证通过战争打下来的土地足够分给府兵,让他们愿意在当地驻守。

    可是西域的战场环境却无法满足府兵的作战需求。

    你无法让中原的府兵不远万里跑到西域作战,不算后勤消耗,便是最后打赢了,大多数人也不愿意留下来,消化到手的土地;等到几年后府兵回到家乡,田地荒芜了,房子被人占了,说不定老婆也跟人跑了。

    这样的规划,注定行不通。

    要征战西域,就得募兵。

    可募兵的花费要远远超过府兵,不仅得发军饷,更要提供装备,进行训练。

    这万人规模的军队一支一支送到西域去,还要建设沿途的配套设施,花得都是钱。

    就算一直赢,顺利打下来西域诸国,也不一定能回本,后续维持西域军队也是消耗甚巨。更何况,若是输了,便会血本无归。

    这样的事情,一定不会得到支持。

    如此,便只能采取折中的办法,那便是使用蕃兵。

    派往西域的军队,中坚力量是装备精良的募兵,再以大量的蕃兵配合,如此,便可以将军队的成本压缩到最低。

    不过这样一来,便会出现汉人募兵与胡人骑兵的配合以及信任问题。

    “大王!”

    院子里,来了两名武将。

    羊侃与李弼!

    这两位镇守陇右、灵武多年的柱国,回到长安之后,身上更添加了几分出将入相的威严。

    李爽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两人。

    两人听了之后,面色各异。

    羊侃有些迟疑,而李弼则是没有异议。

    “城傍制?”

    李爽点了点头,道:

    “将如今的胡部拆分到各军镇周围的草场,允许其自食其力,可要接受训练,并缴纳少量的赋税。战时,他们要接受征召,并准备战马、甲胄。”

    听了李爽的解释,两人很快明白了,这便是胡人版的府兵制。

    不同的是,汉人受到田地的拘束,无法长时间离开田地前往远方征战,可胡人却不一样。

    胡人游牧的特性,能让他们能长时间外出征战,成本也会降低。一旦胡人外出征战,他们留在军镇周围的亲人则会形同人质,保证这帮胡人骑兵的忠诚。

    羊侃有些担忧,道:

    “大王,臣担心长此以往,此制一旦滥用,若有心怀叵测者,恐会掀起大乱。”

    羊侃在陇右多年,他的军中虽有胡骑,可羊侃本人却对胡人保有很强的戒备心。

    对于胡骑的态度,羊侃的态度属于好用但不能常用。

    李弼则不一样,他的态度是好用便可以一直用。至于那些胡骑会不会造反,李弼根本不担心。你有本事造个反试试?

    “只要将胡部分的足够散,再将诸部可汗以及子弟都召集到长安,并且从长安派遣将领去各镇检阅监视,便不用担心胡骑的忠心与战力。”

    他们两人的话李爽都明白。

    羊侃是从长时间的跨度来看这个制度,而李弼则是从技术细节来说。

    李爽听完之后,点了点头,道:

    “尔等之意,本王皆知。然此制乃为救时之策,至于百年之后的人会不会滥用此策以至于一发不可收拾,那便不是如今的我们可以管的了。”

    对于李爽来说,如今最为重要的是应对西域的威胁。

    西柔然随时都可能卷土重来,要应对,在西域就必须能出动大量的军队。

    城傍制,便是如今最优解。

    除非,他能在这个时候整出燧发枪,然后训练出一支支火枪部队,派进西域,对西柔然的骑兵进行降维打击。

    当然,这暂时做不到。

    “当务之急,便是要应对西柔然。不然,阿那瓌一旦东来,陇右不安,北地不宁,关中亦会受到威胁。”

    听了李爽的话,羊侃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大王,臣明白了!”

    “如此,便在陇右、灵州实行。”

    “诺!”

    ……

    撒马尔罕
最新网址:wap.ibiquxs.org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