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21章 这是好事啊(1 / 2)  天可汗回忆录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org
    长安。

    尚书台。

    “大王,这是都城扩建的文书与图籍。”

    李爽在前,苏绰指着满桌子的文档,介绍着。

    李爽走到一处,随意的翻了翻,文书上关于都城规划的细节很详尽。

    长安城的扩建工程已然提上了日程。

    如今的这座长安城是按照军事重镇的标准建造的,可已然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了。

    计划之中扩建之后的长安城是按照一国之都的标准建造,规模堪比汉时的长安城。

    其中最主要的建筑便是建造在龙首原上的宫城——大明宫。

    如此规模的都城,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和海量的物资。

    李爽并不急于尽快完成。

    事实上,便是建造个十几年,李爽也能接受。

    修建过程,也是潜移默化的过程。

    当从各州郡抽调的物资陆续到达长安,天下之人都知道了此事,接受了,也就会意识到该改朝换代了。

    李爽不着急,可不代表其他人不着急。

    苏绰拿着文书,道:

    “臣与一众同仁筹算过了,每年从关中之外各州郡征调二十万劳役,用以修建都城,可在三年内完工。”

    “当应势而变,不需将工期定的这么急促,可延长至五至十年。”

    苏绰听了之后,知道李爽并不急切,拱手道:

    “臣明白了!”

    李爽点了点头,继续往前走着,进入了另一座官署。

    这里,聚集了关中乃至整个天下最为顶尖的水利与工程人才。

    所谓城池,关键便在两点,城墙与水系。

    长安八水环绕,如何利用好这些水系,则是重要的研究课题。

    如今在官署坐镇的是郦道元。

    郦道元年有七十,从御史台退下来之后,依旧发挥着余热。

    这些年,一直在培养人才。

    与贾思勰一般,可谓桃李满天下。

    十几年的积累下,长安这座城池不仅有着顶尖的兵将,还有着大量精通农业、水利和工程的技术人才。

    于李爽而言,这些才是王业之基!

    见李爽来,众人起身,拱手道:

    “大王!”

    “不必多礼!”

    李爽走到了郦道元面前,这位须发半白半黑的老者,看起来乐呵呵的,便像是一个是慈祥的老者。

    如今的长安城中,已然少有人知道,这位写《水经注》的老头,年轻时性格刚烈,可是在相州,打得一州无匪的绝世猛男。

    郦道元看着李爽,忽然有些感叹。

    “大王风华正茂,臣却是老朽了。”

    李爽心中有些奇怪,怎么每个老头都跟他说这话。

    “大王,外间嘈杂,还请里屋说话。”

    郦道元将李爽带到了他办公著书的地方,炉子上还热着水。

    屋子里满是《水经注》的手稿,李爽看了,笑道:

    “郦公何曾老朽了?”

    郦道元是从北魏鼎盛时期走过来的,自北魏孝文帝时便受到洛阳朝廷重用的老臣,年高德劭。

    不说他的才能,只凭他的资历,也足以在如今的北朝傲视一众人。

    在河阴之变后,北魏老臣大多逝去的当下,要找个比郦道元资历更深的人,还真不好找。

    郦道元年老,可身体矫健,他与李爽对坐,替李爽倒了一杯茶,而后平静的问道:

    “大王要改朝换代么?”

    如此之言,若是换得旁人说来,便是大逆不道。

    李爽听了,却只是道:

    “郦公也知晓了?”

    郦道元笑了,道:

    “大王不正是想要全天下之人都知晓么?”

    李爽也不忸怩,喝了一口茶,问道:

    “郦公以为如何?”

    郦道元也端起了茶杯,喝了一口后,缓缓道:

    “臣以为顺天应时即可,大王不急于功成,实乃苍生之幸。”

    事实上,当梁帝北还洛阳的那一刻,李爽要改朝换代的事情,在许多人的心中已然没有了悬念,辽东之战更加推进了这一进程。

    “能得郦公此言,本王便心安了。”

    ……

    永兴坊。

    莱国公府。

    娄昭君带着侍女,里里外外将这座府邸看了一遍,回到了高欢的身边,道:

    “这座府邸处处显小,与洛阳的府邸相比,差了些。”

    高欢却不在乎。

    早在长安城初建之时,高欢便想着通过侯景的关系,在永兴坊中买了一座府邸。

    虽然他一次也没有来过,府邸经历十多年的磨损,也需要收拾很长的时间,但他还是很满意。

    “妇人之见!”

    经历了大车事件之后,娄昭君面对高欢之时,态度便不像以往一般强硬了
最新网址:wap.ibiquxs.org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