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八十一章 有事秘术干,没事……(2 / 3)  我和五个大美妞穿越到北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美,眼眸承袭了契丹女子的深邃,眼尾微微上挑时,便有了几分漫不经心的疏离,可偏偏眼波流转间,又带着江南女子的柔婉,像极了汝窑瓷,釉色温润。

    看见萧乌古论的第一眼,赵俣就断定,‘好一个尤物。’

    萧塔不烟则是另一种风格的少女。

    她未着贵族少女常穿的绣金锦袍,仅一身玄色劲装,腰束银带,将纤细却挺拔的身姿勾勒得利落干脆。乌发高束成契丹女子特有的椎髻,仅用一根红绒绳固定,几缕碎发被风吹得贴在颈侧,反倒添了几分野气。

    她的眉眼是典型的契丹样貌,眼眸狭长,眼尾微微上扬却不张扬,瞳仁漆黑如墨玉,专注时像锁定猎物的海东青,锐利得能穿透风雾。鼻梁挺直,唇线清晰,不笑时带着几分疏离的冷意,若是唇角扬起,就会露出两颗浅浅的梨涡,瞬间中和了那份英气,多了几分少女的鲜活。

    历史上,耶律大石因与耶律延禧政见不合,决定西迁时,萧塔不烟始终相伴左右。西迁途中艰险重重,她不仅像男人一样英勇参战,还利用家族影响力,为耶律大石联络沿途契丹部族,募集粮草与兵力,成为耶律大石最坚实的后盾,为西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等到耶律大石去世后,太子耶律夷列年幼,面对内忧外患的局势,萧塔不烟果断临朝称制,改元“咸清”,成为西辽实际上的掌权者。她在位期间,冷静处理宗室纷争,稳定朝堂秩序,同时积极抵御周边势力的侵扰,维持了西辽的疆域稳定。

    金朝使者粘割韩奴出使西辽时,态度傲慢,拒不跪拜,还出言不逊。萧塔不烟毫不畏惧金朝威势,下令将其斩首,并将首级传至边境。这一举措不仅震慑了金朝,使其不敢轻易对西辽动武,也让西域诸国对西辽刮目相看,进一步巩固了西辽在中亚地区的统治地位。

    在萧塔不烟执政期间,她延续了耶律大石的治国策略,轻徭薄赋,减轻百姓负担,促进农业与畜牧业发展。同时,她重视商业贸易,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使西辽成为当时中亚地区的经济交流中心。

    在文化方面,她尊重各民族信仰与习俗,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融合,推动西辽社会呈现出繁荣稳定的局面。

    总之,这是一个能力极为出众的奇女子。

    虽然萧乌古论长得更漂亮一点,但赵俣明显更喜欢萧塔不烟。

    这从当晚,赵俣就要了萧塔不烟两次、只要了萧乌古论一次上就不难看出来。

    次日。

    赵俣让萧普贤女和萧瑟瑟带着萧乌古论和萧塔不烟进入内阁,帮自己处理政务。

    经过一场严苛的检查和问询。

    ——这次,主要针对的不是处女萧乌古论和萧塔不烟,而是出去了两三年的萧普贤女和萧瑟瑟,毕竟,她们出去日久,虽然身边有皇城司、锦衣卫、东厂的密探看着,她们没机会做出绿赵俣的事,但该防的事还是得防一下。

    萧普贤女四女走完侍寝后的所有流程,萧普贤女和萧瑟瑟才带着萧乌古论和萧塔不烟来到了内阁。

    在这里,萧乌古论和萧塔不烟看到了一个很震撼的画面。

    这里竟然有近百位宫人在这里处理奏章,提初步意见。

    萧普贤女对萧乌古论说:“我内阁每日处理奏章少则数百份,多则数千份,官家一人精力有限,便从我等妃嫔中选些人,为官家读奏章、拟初步意见,无决策权……”

    赵俣的内阁和明朝的内阁有共通性,也有差异性。

    二者本质都是皇帝决策的辅助支撑机构,核心价值在于承接皇帝的部分事务性、参谋性工作,降低核心决策者的精力消耗。

    ——赵俣的内阁和明朝内阁,都是代皇帝审阅奏章、拟定初步意见,均扮演信息过滤器与决策参谋的角色。

    二者的权力虽都源于皇帝的信任,但赵俣的内阁,权力严格限定在事务执行范畴,仅负责传递信息、落实指令,无参与战略决策的权限,更无法影响大宋的核心经营方向,本质是执行工具;而明朝的内阁可通过票拟权深度介入核心决策,后期甚至能主导政务(如张居正改革),权力上限可触及国家治理核心。

    赵俣的内阁,都是由赵俣的妃嫔组成的,他们不仅是上下级从属关系,还是夫妻关系,她们完全遵循指令执行,无提出反对意见或影响决策的空间,仅需对事务的完成效率与准确性负责;明朝内阁与皇帝是合作辅政关系,阁臣(尤其首辅)可基于专业能力和政治威望,对皇帝的决策形成一定影响,甚至在皇帝怠政时成为政务实际的主导者。

    还有,明朝内阁虽非法定行政机关,但属于政治权力核心圈层,阁臣需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军事、赋税、外交等)的商议,承担政治责任,甚至可能因决策失误承担连带责任;赵俣的内阁则完全不属于朝廷法定的行政机关,更不属于政治权力核心圈层,赵俣的妃嫔也没有资格参与国家重大战略的商议(跟赵俣商议国家重大战略的是一众宰执,她们只是负责帮赵俣了解大宋的一切),当然,她们也不用承担任何政治责任。

    说穿了,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