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大宋一直在搞海上贸易和拓疆海域,什么日本美人、高丽美人、中亚美人、大食美人、印度美人、欧洲美人,全都源源不断地往赵俣的后宫中涌。
这么说吧,赵俣甚至还有几百个印第安土著美人和澳大利亚土著美人。
这样一来,也产生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赵俣后宫中的外国女人太多了,其总人数都快赶上了汉人女人。
这就导致,赵俣有大量的儿女实际上不是纯种的汉人。
虽然汉家并不太看重血统纯度,更注重文化认同与道德品行,但如此庞大的异族血脉在宫廷中交织,仍如暗流涌动,潜藏着诸多不可忽视的隐患。
从文化层面来看,这些来自世界各地、五湖四海、风俗迥异的女子,各自带着故土的信仰、礼仪与习俗。她们在后宫这个相对封闭却又充满竞争的环境中,难免会因文化差异产生摩擦与冲突。
比如,胡人女子、西域女子热情奔放,行事大胆,与中原女子含蓄内敛的风格截然不同,在日常相处中,或许会因一些琐事引发争执。
再比如,印度美人、大食美人、为欧洲美人又各有各的宗教信仰,甚至她们的宗教信仰还彼此矛盾,因此,她们常因为信仰产生争执。
这汉家女子要是不能占绝对的优势,怎么镇压这些外族女子?
还有,虽然汉家并不太看重血统纯度,然血脉交融之事,终非小事,于朝堂之上,亦会泛起层层涟漪。朝中那些老派士大夫,心中自是有着根深蒂固的华夷之辨,他们眼见着后宫中异族面孔日益增多,心中忧虑如野草般疯长。
所以,蔡京以及很多朝中的大臣,都希望赵俣能多纳一些汉家女子,保持后宫中汉人女子的优势和正统地位。
赵俣考虑到,蔡京等人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
而且,早些年为了推行《士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赵俣跟士绅阶层的关系闹得太僵,不,应该说,赵俣给士绅阶层造成了大量的伤亡和损失,双方已经结下了不小的仇恨。
这两年,随着赵俣给不少地区减免土地税,开启工业革命,创造出了大量新的商机,赵俣跟士绅阶层的关系缓和了不少。
‘如今,要是我再从士绅阶层中纳一批妃嫔,应该就能彻底消除了士绅阶层的仇恨,至少他们应该不会再想推翻我的事了。’
这么一想,赵俣便同意了蔡京的请求,并跟蔡京说,这些选的三千美人,要尽量从汉籍官员士绅之家选择。
赵俣对外战争全都大获全胜,将大宋经营的蒸蒸日上,百姓的日子过的一天比一天好,还开辟了这么多赚钱的途径,把大宋经营的这么红火,谁能撼动赵俣的地位?
在这种情况下,赵俣愿意跟他们和解,但凡有点脑子的达官贵胄、士绅望族、豪门大户、豪商巨贾之家,都肯定得珍惜这个机会,把他们家中最好的女儿拿出来,跟赵俣修复关系,为其家族争取更多的权力和利益。
于是乎,蔡京一边亲自看管大宋金融系统的建设,一边亲自帮赵俣筛选汉家美人……
……
世家大族一般都要有无数代人的积累,有些甚至需要几百年甚至是上千年的传承。
但这并不是说,就没有异军突起的世家大族。事实上,真有那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情况发生。
开封府朱家就是这样的幸运家族。
开封府朱家的兴旺,起源于一个女人的得势。
在宋仁宗时期,平民崔某和平民李氏结为了夫妻,并生下一个女儿。
崔某很早就去世了。
孤儿寡母在那个年代很难生存。
走投无路之下,李氏只能改嫁给了一个叫做朱士安的人。
李氏改嫁之后,崔某和李氏生的女儿也跟着改姓朱。
后来,李氏又给朱士安生了一个儿子,起名朱伯材。
朱伯材本身没有什么本事,文不能登科,武不能守边,但他这个同母异父的姐姐却越长越漂亮,后来还被选入宫中,成为了宋神宗的妃嫔。
朱氏此后深受宋神宗的宠爱,为宋神宗生下了二子一女,并被封为德妃。
朱氏生下的这两个儿子就是宋哲宗赵煦和跟赵俣争过皇位的赵似。
没错。
朱氏就是当初想帮赵似跟赵俣抢皇位被赵俣给软禁到死的朱太妃。
但那是后话了。
高滔滔、向太后活着的时候,都是强势人物,朱太妃不敢与他们争锋,只能低眉顺眼。
这让两位太后对朱太妃都非常满意,她们不断提高朱太妃本人和其家族的地位。
以至于,朱太妃的生父崔氏、继父朱士安和养父任氏都被追赠为太师、太保。
这就是开封府朱氏开始发达的起点。
从此之后,朱家就算在东京汴梁城扎下根来,成为了上层贵族的一员。
朱伯材也因为妹妹的原因,逐渐进入官场。
朱伯材为人谨慎勤勉,又因为外甥赵煦的缘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