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三十六章 向太后布计,赵俣、孟相入局(2 / 3)  我和五个大美妞穿越到北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己再推行改革方案,阻力便会小上许多。

    向太后满心欢喜地推行起她的中间路线政策,试图在新旧两党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可结果却证明,她想走的中间路线,根本就行不通。

    还好,向太后不像高滔滔那样刚愎自用,见她真的救不了大宋,加上她的身体也不行了,她赶紧将大宋彻底交到赵俣的手上,让赵俣来收拾这个烂摊子。

    赵俣接手大宋以后,立即重拳出击,将新旧两党都给捶了下去。

    见赵俣真的比她有能力,向太后也就放心养老和养病了。

    可就在这时,将目光转移回后宫的向太后,突然发现刘清菁怀孕了。

    以向太后对后宫的掌控,很轻易地就查到了,刘清菁腹中的孩子是赵俣的。

    好吧。

    其实,向太后也不用去查,因为整个后宫,也只有赵俣一人有让女人怀孕的能力。

    所以,在调查之前,向太后就怀疑,刘清菁腹中的孩子是赵俣的。

    这可把向太后气够呛。

    向太后甚至有些恨铁不成钢。

    要知道,要不是刘清菁的儿子突然死了,紧接着刘清菁的靠山赵煦也死了,向太后和赵俣都得栽在刘清菁的手上。

    在向太后看来,刘清菁就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害人精,是妲己、褒姒、妹喜那样祸国殃民的女人。

    关键,那时刘清菁和新党的关系还非常密切。

    向太后很担心,一旦赵俣也像赵煦一样被刘清菁迷了心窍,那旧党就危险了,甚至大宋都危险了。

    也不怪向太后有这样的担心。

    实在是,那时特别受赵俣重用的蔡京等人提出,以“继承神宗新法”为由,强调旧党是“破坏变法、动摇国本”的罪魁祸首,请赵俣“继承祖业”,将清除旧党与“强国”、“正纲纪”绑定。

    当时,蔡京等人渲染旧党“结党营私”、“图谋不轨”,声称旧党若不除,会导致朝局动荡,甚至威胁皇权,想让赵俣相信打击旧党是维护统治的必要手段。

    蔡京等人,包括当时的宰相章惇、副宰相蔡卞等人,在朝堂上不断攻击旧党,声称“旧党勾结外敌”、“阻挠新政”,想要形成“清除旧党乃朝野共识”的假象,迫使赵俣顺水推舟。

    为此,蔡京等人没少做准备,他们列出数百旧党“奸臣”,请赵俣将他们所有人罢官、贬谪,且规定其子孙不得为官、不得参加科举,甚至不得在京城居住,彻底断绝旧党成员的政治前途。

    更有甚者,对同情旧党或持中立态度的官员,也以“附奸”、“党庇”为由打压。

    蔡京等人还想请赵俣下令销毁旧党成员的书籍、文章,包括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苏轼的诗文等,严禁民间传播,试图从思想上抹去旧党的影响。

    蔡京还提出了通过立碑、颁布诏令等方式,将旧党定性为“奸邪”,煽动民间对旧党的厌恶,使旧党成为社会公敌,失去民众支持。

    这要是让蔡京等人得逞了,那旧党肯定就完了,与旧党有关的人也肯定会倒大霉。

    更关键的是,没有旧党制衡新党,大宋可能都会被新党给折腾没了。

    在向太后看来,那是一场极为严重的政治风暴在酝酿。

    偏偏在那个关键的时刻,赵俣和刘清菁这个支持新党的要命女人搞到了一起。

    虽然刘清菁胸大无脑,但刘清菁驭夫的手段实在太高了,她和新党加一块也太能搞事了。

    向太后觉得她必须得制止住刘清菁为害。

    可向太后那时的身体已经不行了,实在是没有精力跟刘清菁斗了。

    向太后觉得,她必须得给刘清菁找个对手,绝不能让刘清菁把赵俣变成第二个赵煦。

    向太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郑显肃。

    可郑显肃对赵俣言听计从,又不是旧党,不会在赵俣倒向新党的情况下,支持旧党,更不会像她一样率领旧党平衡新党的破坏。

    事实上,向太后也没有看错郑显肃。历史上,在赵佶选择消灭旧党,只保留新党,坚决走变法路线时,郑显肃确实没有拉旧党一把。

    因此,向太后把郑显肃给否了。

    向太后第二个想到的就是孟相。

    孟相是高滔滔和她挑选的皇后,脑袋上贴着旧党的标签,而且她本人也比较保守,关键她还特别聪明、非常有政治智慧,总之就是,哪哪都符合当旧党的领袖,接她的班。

    只是有一点,孟相不是赵俣的皇后,甚至都不算是赵煦的皇后,跟赵俣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她要是敢对赵俣指手画脚,赵俣一道圣旨,就能让她回瑶华宫那个冷宫。

    这里,向太后又猜对了。历史上,当赵佶要对旧党下手时,孟相再受牵连,二度被废,重回瑶华宫,加赐“希微元通知和妙静仙师”之号,在瑶华宫待了二十多年,将她自己的青春全都浪费了。

    更让向太后头疼不已的是,刘清菁已经怀上了赵俣的孩子,领先了她们太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