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三十一章 微服私访(2 / 3)  我和五个大美妞穿越到北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资交流更为便捷,也为大宋的繁荣注入了新的活力。

    赵俣这次回京,是以神机前军打头,神机中军殿后,自己率领一个小船队低调返京,沿路不用地方官吏接待,吃住都在船上。

    这既方便,又快速,还安全。

    当然,通知地方肯定还是要通知的,毕竟,地方得出人协调航线,让其它船只给赵俣的船队让行。

    途中,路过济宁的一个村庄,赵俣突然想去这个小村庄看看,顺便缓缓舟船劳顿。

    于是,赵俣就带着张纯、李琳、梁红玉、梁大妹、梁小妹,完颜阿骨打的皇后钦宪皇后纥石烈氏、德妃仆散氏,完颜宗峻的王妃也就是历史上金熙宗完颜亶的母亲惠昭皇后蒲察氏,完颜宗干的王妃也就是历史上海陵王完颜亮的嫡母哀皇后徒单氏和生母慈宪皇后大氏,完颜宗望的王妃唐括氏,完颜宗辅的王妃蒲察氏和李洪愿,以及王舜臣等三百各个能以一敌百的亲卫进入村中。

    见一户人家竹扉半掩,赵俣拍门而入。

    这户人家只有一个老婆婆在家,赵俣便与她拉起了家常。

    老婆婆问赵俣姓氏,赵俣回答说:“姓赵,居东京,外出归来,准备与妻儿相聚。”

    老婆婆看着张纯、李琳等女问:“诸位娘子是?”

    赵俣笑着说:“侧室及妾室。”

    老婆婆见张纯等人各个羞花闭月、沉鱼落雁、环肥燕瘦,有些还有异域风情,恭维道:“大官人好福气。”

    赵俣问:“近年日子可好过?”

    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好。”

    不用赵俣追问,老婆婆就自顾自地说:“陛下登基后,娶了袁娘娘、麻娘娘、叶娘娘,袁娘娘改革了农业,教亩产翻了好几番,麻娘娘发明了好多种农具、农业机械,教种地轻松了好多,叶娘娘创作了《叶诗韵医典》,教我等穷苦之人,生病了也有法子可医,不至于像从前那般,小病拖成大病,大病只能等死。陛下还命人重修水利,疏浚河道,教我这里的田地再不怕旱涝之灾,又推行新政二策,取消了人头税,还常常减免我等赋税,教我等可去做副业赚钱补贴家用,这日子可比从前好过太多咯。”

    老婆婆说着,脸上洋溢着满足与幸福的笑容,那笑容里是对当下生活的珍惜,也是对未来好日子的笃定期许。

    听见老婆婆只提了袁倾城、麻晓娇、叶诗韵的名字,根本就没提她们两个,张纯和李琳心里多少有点腻味。

    她们五个可是一块穿越过来的,还是一块嫁给赵俣的,这些年她们两个也很努力,甚至比袁倾城、麻晓娇、叶诗韵更努力,可到头来,根本就没有人知道她们的名字,甚至都不知道赵俣也娶了她们。

    张纯心想,‘别人我也就忍了,袁倾城和麻晓娇这些年虽然不如我和琳姐拼,公平地说,也干了不少事,倒是叶诗韵那个每天只知吃喝玩乐的大宅女,仅凭默写了一部《赤脚医生手册》,就被民间立碑建生祠,这也太不公平了吧?!’

    实事求是地说,这些年,干得最多的还真是张纯和李琳。

    这些年,张纯就跟打了鸡血一般,每天都扑在帮赵俣处理政务上,比赵俣还勤奋。

    而李琳则是全心全意扑在军事上,帮赵俣盯着大宋的每支军队、每件军事,大宋的军事实力能变得这么强,李琳绝对是背后最大的功臣。

    只可惜,张纯和李琳付出了这么多,除了赵俣以外,别人几乎不知道她们的付出。

    张纯和李琳非常清楚,将来在史书上,多半只会有麻晓娇、叶诗韵、袁倾城的名字,她们多说,可能也就会留下赵俣的皇妃张氏、李氏这样的字眼,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

    嗯……李琳还有李琳炮和李琳铳,或许能在军事史上留下点她发明火器的事迹。

    而她张纯要是不能当上赵俣的皇后,只怕在史书上真是没有她的多少记载,说她白穿越一回也不为过。

    这也是张纯拼命培养自己的几个儿子的原因之一。万一他们中的谁有出息,能当上大宋的下一任皇帝,那她肯定能当上赵俣的皇后。就是追封,都会封她一个皇后之位,就像赵构当上了皇帝,他母父韦氏,哪怕再不受赵佶喜欢,哪怕给盖天大王完颜宗贤生过两个儿子,不也成了赵佶的皇后之一。

    如果真有那一天,张纯这些年的努力也许才会在史书上留下一点吧。

    然而,即便真能如愿,张纯估计,她的名气也远远不如麻晓娇、叶诗韵、袁倾城大,甚至都有可能不如李琳大。

    对此,张纯只能很无力地在心中吐槽一句,‘选择真是比努力重要啊!’

    赵俣不知道张纯和李琳心中是怎么想的,他也顾不上张纯和李琳有什么想法。他这么多女人,要是天天猜她们的心思,那他也就不用干别的事了。

    甚至可以说,与其去猜张纯和李琳的心思,赵俣更愿意去猜这个老婆婆的心思,‘这老太太说的这么好,该不会有人事先教过她吧?’

    真不怪赵俣有这样的想法,实在是,皇帝身处权力之巅,却也往往是信息最闭塞之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