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大包天之人,密谋着“借天意说事”。
一时间,汴梁城的繁华表象下,暗流汹涌。那些豪门权贵的朱门里,夜夜灯火通明,谋划之声,几乎要压过街市上渐稀的喧嚣。他们自以为根基深厚,人脉广博,定能扭转圣意。
却不知,都不用赵俣出手,在郑显肃和赵寿的配合下,蔡京调动皇城司,对指挥使李彦说:“京中阻挠迁都者,无论勋贵士绅,凡有串联、密谋、煽惑者,悉擒之,勿泄风声!”
皇城司密探当夜便如鬼魅般出动,那些在朱门内密谋的权贵、串联上奏的官员、暗中煽动商户的豪强,尚在灯下盘算,便被破门而入的皇城司密探堵个正着,家中往来书信、密谋手札尽数搜出,人赃并获。
一夜之间,数十家府邸被围,哭声、呵斥声在暗夜中此起彼伏,却又被刻意压制,未敢惊扰太多市井。
次日清晨,蔡京将皇城司呈上的名单与罪证送去燕京,请赵俣定夺。
赵俣看过这些罪证,龙颜大怒,当即拟诏:“阻挠迁都、结党营私者,罔顾社稷,为国贼!着即抄没家产,充作迁都之资。主犯问罪,刺配三千里,永不得回京!”
圣旨传回东京,汴梁城震动。
抄家的兵卒络绎不绝,曾经煊赫的达官贵胄、士绅望族、豪商臣贾的府邸被贴上封条,罪犯戴着枷锁,被押往城外,刺面的烙印在阳光下刺目惊心。
见到这一幕,那些反对迁都的人,无不噤若寒蝉。
经此一事,汴梁城中再无人敢公开非议迁都,暗流骤息。
蔡京立于相府窗前,望着街面上渐趋平静的景象,嘴角勾起一抹冷峭的弧度——在大宋的千秋基业面前,些许蛀虫,清除便是,何足挂齿。
'陛下已然下定迁都的决心,任何私利挣扎之人,皆螳臂当车耳!’
于是,在赵俣还没回来的情况下,仅在权相蔡京等人的主持下,大宋就已经开始做迁都的准备了……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