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骑兵周围的村庄和田垄边上,形成犄角之势,以散兵的方式袭扰靠近的敌人,配合骑兵作战。
双方都投入了近四十万人马,对外都宣称百万大军,军阵都是十分绵长,此地又是一马平川,要在这么多双眼睛的监视下使用甚么阴谋诡计,是不太可能的。
因此,这注定了是一场堂堂正正的大决战。
这么大规模的大战,自然是不可能由一两个人指挥的,它需要一个庞大的指挥团队,否则非乱套不可。
这关键的一战,赵俣丝毫不敢大意,在张纯的建议下,赵俣在关键之处放得全都是能征善战之将。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锻炼自己的儿子,赵俣的不少儿子,像赵衍、赵修、赵达、赵棣、赵威、赵进、赵擎、赵樘全都参加了这一战,而且他们中的不少人都匿名进了一线部队,甚至就是最前线的小卒。
由此可见,赵俣这把赌得也不小,他也输不起。
金军一到滦河北岸,就派出一支精骑沿着河岸巡视,一点都不给宋辽联军偷袭他们的机会。
滦河,深处两三米,浅处尺许。
深处几乎不用考虑,开战时,应该没人能在近百万人马的眼皮子底下渡过这几十丈宽的滦河。
所以只有那几处浅处才是过河的通道。
而金军一到滦河畔就将那几处浅处全都占了,并派游骑从这几处过河,在属于宋军的河岸建起了堡垒。
总之,金军一开始打的就是主动进攻的主意,跟辽军差不多。
这也符合游牧民族的特点,他们向来是主动进攻的一方。
而宋军这边,以步军为主,自然是以守为主,这也符合农耕民族的特点。
三方摆开阵型了之后,便开始试探性的攻击。
在这个过程当中,三方的布局基本上完全形成。
金军守住了他们的攻击阵型和滦河以北,而在滦河以南的上百平方里地区,则到处都是宋军和辽军的兵马……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