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八十六章 鞍上胭脂烬(2 / 3)  我和五个大美妞穿越到北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边的人,不论是侍过寝的,还是没侍过寝的,张嘴必提赵俣,而且,没几句话就会说到赵俣昨夜又临幸谁了,然后就是如果有朝一日她也能得到赵俣的临幸,要怎么表现,云云。

    还有更过分的,在耶律余衍刚懂事时,就说耶律余里衍早晚有一天也会被赵俣临幸,多半会跟她母亲萧瑟瑟一块,总之,就是总拿这种事跟耶律余里衍开玩笑。

    初时,萧瑟瑟还会阻止这些女人开这种玩笑。

    可时间长了,萧瑟瑟不知是认命了,还是管不过来了,也就不管了。

    这使得,耶律余里衍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等她长大以后,也会成为赵俣的妃嫔。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很小的时候,耶律余里衍就会偷偷观察赵俣。

    刚刚,耶律余里衍其实也可以等等再来,毕竟,她在远处就看见赵俣了。

    可耶律余里衍很想在近处看看赵俣、跟赵俣说句话,才鼓足勇气来跟赵俣打招呼的。

    让耶律余里衍失望不已的是,赵俣只跟她说了一句话,就转身走了。

    ‘我还是太小了……’

    正当耶律余里衍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时,一阵银铃般的笑声打破了这份静谧,那是萧普贤女的声音,带着几分慵懒与满足:“哟,小余里衍来找孛堇了?”

    耶律余里衍闻声望去,只见萧普贤女半倚在床上,一头乌发如瀑,眉眼间尽是风情万种,身旁的两位辽国美妇也含笑望着她,眼中满是满足与愉悦。

    萧瑟瑟和耶律牙不里以及另外五位新晋少妇,或坐或卧,各自整理着衣衫,空气中那份暧昧的气息因她们的谈笑声而显得更加生动起来。

    耶律余里衍解释:“阿姐说今日要教我骑马……”

    听耶律余里衍这么说,一众辽国女人不禁全都收起了笑容。

    要不是从小在赵宋王朝的皇宫中长大,耶律余里衍也不可能都快十岁了还不会骑马。

    耶律余里衍的话语落下,屋内气氛一时微妙起来。那些辽国女人们交换着意味深长的眼神,似乎都在无声地感叹这位小公主的不幸。在她们原来的世界里,骑马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身为契丹贵族女子必须掌握的自由与力量的象征,而对于耶律余里衍来说,这却成了需要特别学习的课程。

    耶律余里衍察觉到气氛的微妙变化,心中不由得泛起一阵涟漪。她虽年幼,却也隐约能感受到这些辽国女人们眼中的复杂情感,那是一种对故土的怀念,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对现状的无奈与叹息。

    不等萧瑟瑟和耶律牙不里说话,萧普贤女就说:“给皇后请过安,我几个去教余里衍去骑马,我草原儿女,不会骑马如何能行?”

    另外九个女人齐声附和。

    她们纷纷起床梳洗打扮,吃了莲子羹,配合侍寝女官和内史将昨夜的侍寝情况做个详细登记,接着,她们又去坤宁宫给郑显肃请安。

    处理完这些琐事,萧普贤女等女就带着耶律余里衍前往牟驼冈。

    牟驼冈是著名的皇家马场,宋神宗时将其改为皇家养马场,方圆三十平方公里,养马两万匹,驻有禁军五千。

    原本,赵宋王朝是理学逐渐发展的时期,强调“男女有别”、“女德规范”,对女性的行为约束比唐代严格得多。宫廷中对后妃的要求偏向端庄娴静,骑马、打马球这类需要户外活动、展现动态的行为,并不符合此时对女性内敛的期待。

    以至于,骑马、打马球这些在唐代曾盛行于宫廷(包括女性参与),但到了赵宋王朝,虽然仍有马球运动,但其参与者更多是男性贵族或军队,女性(尤其是宫廷妃嫔)参与的极少,社会舆论也更倾向于限制女性参与这类勇武性质的活动。

    因此,在赵俣一朝以前的赵宋王朝,妃嫔因礼教束缚和社会观念的影响,去马场进行这类活动的情况非常罕见。

    可赵俣登基以后,收了太多吐蕃、西域、辽国、西夏的妃嫔,她们全都是从小骑马长大的,酷爱骑马,不让她们骑马,有些不近人情了。

    而且,赵俣也怕有一天出现他得弃汴梁城而逃,或者再御驾亲征的事,不论哪一种,自己的妃嫔会骑马,都是一件好事。

    于是,赵俣下旨,允许宫中的妃嫔去改造过的牟驼冈骑马、打马球,并且每天都有专门的前往牟驼冈的火车。

    没错。

    就是火车。

    虽然它只能牵引五节车厢,时速只有八公里,并且目前阶段只能从皇宫行驶到牟驼冈,但它也是货真价实的火车。

    可以预料到的未来,或许十年,或许二十年,火车就能驶出东京,连接起赵宋王朝,不,是大宋帝国的每一座城市,乃至远赴边疆,成为沟通南北、贯穿东西的钢铁巨龙。

    到那时,大宋帝国的疆域将不再受限于车马的缓慢与道路的崎岖,而是由这钢铁巨龙牵引,大宋帝国的版图之内,商贾往来,士子游历,皆可乘此铁龙,朝发夕至,四海之内,无远弗届。大宋帝国的繁华与进步也将如这钢铁巨龙般,不可阻挡地向前奔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