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有十来个儿子参加了成年科举,但赵俣对他们中举真没抱任何希望,也就是让他们长长见识,反正他们现在都没有爵位,又符合报名的条件。
赵俣表面上对左右说:“胡闹!科举乃我大宋选拔人才之要途,岂可教稚子戏耍其间,成何体统!”
言罢,赵俣故作怒容,说道:“将他三个的名字勾掉,再取三人。”
蔡京连忙出列相劝:“陛下息怒,太子及两位皇子年少有为,通过省试,实乃我大宋之福,百姓之幸。此等天纵之才,若因年岁而埋没,岂不遗憾?且我大宋并未规定年少不可参与科举只能参与童子科,今又解除皇子不可参加科举限制,太子及两位皇子考中进士,合情合理合法。既然如此,便应顺应天意,予以嘉奖,方能彰显陛下公平圣明,激励天下士子勤学不辍。”
有蔡京带头,立马就有一大群官员附和蔡京。
章惇老了,曾布也老了,韩忠彦和苏辙太保守,又不太懂经济,蔡京无疑成了下一任宰相的不二人选。
关键,蔡京还对赵俣言听计从,赵俣也没有舍蔡京不用,而用别人的道理。
现在的形势是,只等章惇身体彻底不行了,主动告老还乡,蔡京就会继任宰相之位。
这样的蔡京想要讨好赵俣,自然从者云集。
不想,赵俣却坚持:“教他三个参与殿试见见世面即可,取仕一事休得再提。”
见赵俣这么坚持,蔡京等人不敢再劝,只得遵命行事。
害怕赵寿、赵楷、赵樘这三个小家伙多想,回头赵俣把他们叫到跟前,对他们说:“与你几个而言,不中比中要好,回去用心参悟,各写一道奏策论给我。”
赵俣怎么教自己的儿子暂且不表。
只说,省试放榜后,合格者获“进士出身”资格,但要得“及第”,还需过殿试一关。
三月初一,七百来名举子在集英殿候考,赵俣亲自主持。
赵寿、赵楷、赵樘也被特许参与殿试,但他们的成绩不算在评比中。
殿试仅考策论一道,今年的题目是赵俣亲自出的:论宋、辽、金之间的战略关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