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章 王者归来(2 / 3)  我和五个大美妞穿越到北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却难以掩饰他内心的波澜。

    萧普贤女只是淡淡地看了耶律淳这个失败者一眼,就走进行宫,去见赵俣了。

    耶律淳知道,萧普贤女慕强,想嫁的是英雄,而他,不仅输了与赵俣之间的战争,更是将萧普贤女输给了赵俣,哪里还能让萧普贤女正视他?

    耶律淳心中五味杂陈,却也只能黯然神伤,默默转身离去。

    耶律淳深知,自己与萧普贤女之间,已横亘着难以逾越的鸿沟,那条鸿沟名为“败北”,名为“命运”,他想奋发图强,再将萧普贤女抢回来,只怕是痴心妄想了。

    耶律淳一行回到燕京了之后,萧奉先在第一时间将赵俣对耶律延禧的评价告诉给了耶律延禧。

    耶律延禧大喜,对左右说:“昔时朕纵马射猎,众人皆道朕荒废朝政,却不知朕以猎练军,乃发扬祖制。独宋主知朕英主勇略、坚忍不拔,足见其识人之明,朕惜败于他之手,亦算不冤。”

    觉得这么说,还不够,耶律延禧又说:“虽辽宋势殊,朕却能以谋止戈,保宗庙社稷不失,此非天命所归乎?”

    实际上,耶律延禧也知道,他这次输大发了,搞不好会把他的皇位都给弄没了,于是,他又开始谴责祖先打草谷的危害:“昔我大辽以‘打草谷’掠民财、夺人畜,抢夺粮帛,看似逞威,得一时之利,却种下百年恶果,方有今日割地、赔款、和亲之祸。”

    说到这里,耶律延禧语气一转:“今朕将先祖所掳掠之财帛尽数还给汉人,定能教辽宋两朝化干戈为玉帛,永结盟好,共赴太平盛世。”

    耶律延禧的言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仿佛他已经看到了辽宋两国百姓和睦共处,共享太平的盛景。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萧奉先等人的建议下,耶律延禧下旨,以保住燕京路、平州路以及跟赵宋王朝签署了更平等互惠的和约为由,放假十日,举行庆祝活动……

    ……

    不提辽国方面如何庆祝他们的胜利,只说将燕地这里的事情全都交代完毕了之后,赵俣就率领数万人凯旋。

    从雄州到东京汴梁城的距离大约也就三百公里左右。

    一般来说,正常的行军速度一天大约能走三十到五十公里左右。若按此速度计算,从雄州到东京汴梁城,大概需要六到十天时间。

    可这点路程,赵俣一行竟然走了近一个月。

    赵俣一行之所以走得这么慢,除了因为他们这一路之上有较多的仪式性活动,还因为赵俣亲自去了河北的一众军事重镇,对河北的这些重镇进行了实地考察。

    如今,西夏收复在即。

    甚至可以说,收复西夏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而一旦赵宋王朝收复了西夏,那么赵宋王朝在西边就用不了那么多兵马布防了。

    下一阶段,赵宋王朝的主要军事对手,就是辽国。

    将来,赵宋王朝防御辽国,主要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就是原来的西夏地区;

    第二部分就是即将收复的云地,也就是山后九州;

    第三部分就是河北。

    西夏和云地都有天险可守。

    关键,辽军就算是攻破了西夏,赵宋王朝还有陕西六路可以进行防御;辽军就是攻破了云地,赵宋王朝还有河东可以进行防御。

    唯独这河北,一马平川,无险可守,辽国的骑兵只要南下,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威胁到赵宋王朝的首城东京汴梁城。

    所以,河北是赵宋王朝的弱点,也是赵宋王朝防御的重点。

    为了做好河北的防御。

    赵俣准备在河北布置三条防线,四知府、四总管。

    这第一道防线就是易州、涿州、雄州防线。

    这第二道防线就是四知府、四总管。

    一是中山府知府詹度,军事总管刘法——统定、保、深、祁、广信、安肃、顺安、永宁八州军。

    二是真定府知府陈遘,军事总管王厚——统真、相、邢、赵、洺州。

    三是河间府知府赵鼎,军事总管折可适——统瀛、莫、雄、贝、冀、沧、永静、保定、乾宁、信安州军。

    四是大名府知府李纲,军事总管童贯——统北京、澶、怀、卫、德、博、滨、棣、通利、保顺州军。

    赵俣要求四知府、四总管积极调将来闲置下来的西军来河北,及招募河北健勇充军,以为备边之画。

    赵俣想用这四知府、四总管来建立起河北军事组织体系,通过这套体系来招兵买马,充实实力,以此来巩固和加强河北的防御。

    这个想法,赵俣并不是临时起意的,而是他早就跟朝中的一众文武大臣商量过了。

    而黄河则是第三道天然防线。

    赵俣希望通过这样加强部署,使得河北的防线固若金汤。

    当然,目前来说,这还只是一个想法,毕竟,赵俣想重用的这些人,目前大多还在西北地区帮赵宋王朝收复西夏。

    现在,赵俣只是先熟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