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五十七章 名声大噪的五女(2 / 3)  我和五个大美妞穿越到北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面前不再束手无策,而是在科学的救治下重获健康。

    这使得李纲从最初的保守派,变成了如今坚定的改革派。他大力支持赵俣搞变法改革,收复西夏。

    在李纲看来,只要赵宋王朝能够收复西夏,再复制陇右都护府的成功,西北就能彻底安稳下来,进而大力发展,用不了几年,这里的民众就能休养生息、安居乐业了。

    为了更好的报效国家,也为了以实际行动支持赵俣收复西夏,李纲参加了今年的科举,并一举就过了解试。

    春节一过,李纲就告别了父母,带着一匹马、一个随从、一辆已经开始在西北流行的木头自行车以及主仆二人一路所需的物资,离开了陇右,前往熙河路。

    木自行车的制作材料多为随处可见的木材,成本较为低廉,自己制作,车架甚至不需要额外花钱(制作木自行车的技术门槛相对不高,只要有基本的木工技能和工具,就可以制作),最大的成本也不过就是买轴承的钱,但一对最好的轴承,也用不了一贯钱。

    而马匹的购买价格可就高了,哪怕是在陇右购买,一匹上好的马,也得几十贯,甚至上百贯,并且后续饲养、照料等也需要持续投入成本。

    关键,木自行车的承载能力出色,一些加大版的木自行车能承载一千斤甚至一千五百斤的重物。而一般的马匹虽然也能驮运或拉载一定重量的货物,但与特制的重载木自行车相比,在承载量上可能会稍逊一筹。

    另外,木自行车构造简单,日常保养主要是对木材部分进行检查和加固,以及对车轮等部件进行维护,不需要像马匹那样需要专业的呵护。

    还有,木自行车能适应性强,无论是土路、山路还是泥泞道路都能行驶。马匹在一些极端路况下,可能会因马蹄受伤等问题而影响行进。

    此外,木自行车不会像马匹一样受到气候、疾病等因素的影响而降低工作能力。

    总之,从经济实用的角度来考虑,木自行车在这个时代是很方便的交通和运输工具。

    也正是因为如此,从两年多以前,木自行车一经面世,就迅速推广到赵宋王朝的各个地区。

    不过,木自行车哪怕发展了两年多,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其中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其轴承很容易坏。

    另外,没有减震,骑行时,得靠人的身体减震。

    说起此事,麻晓娇也真是尽力了。

    麻晓娇是具备现代轴承的知识的,她也了解其结构和原理,知道使用合适的材料如钢铁来制造轴承的内外圈和滚珠。她已经充分利用这个时期已有的冶铁、锻造等技术,通过改进工艺,制造出来了最简单的滚动轴承。同时,她还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出不同类型的轴承,如滑动轴承或滚动轴承,应用于车辆、机械等领域,提高机械的运转效率和性能。

    但因为缺乏专业的加工设备(麻晓娇的木铁机床的精度终究是差点意思),关键还是钢铁的硬度不够,这使得目前的轴承还是差了不少。

    好在,由于麻晓娇研究出来了润滑剂,又经过不断尝试和改进,已经研发出满足一定使用要求的轴承了。

    在此基础上,内侍省开办了几家轴承厂,赚到了不少钱。

    一些聪明的商人见生产轴承和推广木自行车有利可图,也纷纷开办轴承厂,甚至是直接开设木自行车厂。

    很快,轴承厂和木自行车厂就随着木自行车开到了京兆府,并扩散到了整个西北。

    因为开设轴承厂和木自行车厂利润很不错,民间的高手也在发展轴承和改进木自行车。

    这使得轴承的发展还算顺利,也使得木自行车可以推广开来了。

    至于减震,目前可就不好发展了。

    弹簧钢是一种具有高弹性极限、高疲劳强度和良好韧性的合金钢,其生产需要先进的冶金技术和设备。

    而这个时期,虽然冶金技术有了很大发展,能够生产出各种铁器和钢制品,但还无法精确控制钢的成分和性能,也没有能力生产出符合弹簧钢要求的材料。

    ——这时的炼钢技术主要是传统的炒钢法、灌钢法等,难以实现对合金元素的精确配比和对钢材组织结构的精细调控,而这是生产弹簧钢所必需的。

    至于在木制车轮表面缠绕一层橡胶皮垫,由于中国目前没有橡胶,也肯定做不到。

    好在,就算没有减震,木自行车也能用,无非就是遭点罪,多修几次车而已。

    李纲主仆赶路期间,上坡时,就让马拉着木自行车,平路时,人推马拉,下坡时,木自行车跑得比马还快,一路顺顺利利就到了熙河路的治所熙州。

    在这里,李纲特意代表父亲李夔前来拜见吕恵卿。

    吕恵卿告诉李纲,陛下今年之所以扩招,是在为收复西夏储备人才,他这次好好考,应该能中举。

    告别吕恵卿,李纲主仆二人继续东进。

    在出大散关时,李纲遇到了一个木自行车轴承坏了的举子。

    李纲很热心地借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