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五十章 小将韩世忠(2 / 3)  我和五个大美妞穿越到北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也算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了。

    此战是发生在前不久的,赵俣已经将所有立功之人全都大赏了,像陶节夫父子三人全都连升三级、耿端彦升为防御使。

    而张纯看到的请赏奏章,却不是这些人的,而是一员小将的。

    这员小将,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低级小将,无足轻重,不值一提。

    可张纯看到这员小将的名字了之后,竟然直接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张纯之所以如此失态,只因为这员小将的名字叫:韩世忠!!!

    没错。

    在银州之战时,历史上的南宋中兴四将之一的韩世忠崭露了头角。

    当鄜延路宋军刚抵达银州城下时,夏军自知兵少,便打算婴城固守,等待援军。

    耿端彦于是指挥三军强攻登城。

    韩世忠一举爬上了城楼,以无比勇悍之姿大杀四方,顺利斩下了夏军主将的头颅掷于城墙之下,宋军顿时士气大振,一举攻下了城池。

    而在银州城守备完善后,马上又遭到了夏军重兵的反攻。

    宋军出阵,双方交战于嵩平岭。

    韩世忠再次追随统制官党万出战,杀敌退兵。

    不想,当宋军退兵时,又遭夏军的伏击,带头一员敌将自称为西夏驸马,非常勇猛。

    可再勇猛的敌将放在青春期的韩世忠眼里,也是能刺激他荷尔蒙的军功。

    韩世忠二话不说,跃马出战,不数合,果然斩其首级而还。

    只是,耿端彦将这首功报到童贯那里时,童贯却只觉得这是下面的大头兵在吹牛逼,一个小卒而已,怎么可能立这么大的功劳,所以,到头来就只给韩世忠报了一点点功劳,以至于三军将士愤愤不平。

    跟历史上,赵佶只允许一定级别的官员给自己上奏章不同,赵俣上任之初,就允许所有级别的官员都可以秘密给自己上奏章。

    ——反正,赵俣手下有众多的官员、宦官、女官,相当于有无数秘书,赵俣只要看他们总结简化过的奏章即可,而且他们还可以分别向赵俣奏禀他们认为重要的事。

    因为有了这样的机制,地方与前线想要隐瞒赵俣点什么事,可就不太容易了。

    这次,张纯就是从这个渠道看到的为韩世忠请功的奏章。

    张纯没有立即去找赵俣,而是跟刘明达和章楠要了所有秘密为韩世忠请功的奏章。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张纯统计了一下,竟然一共有十五本奏章为韩世忠请功。

    张纯绝对有理由相信,韩世忠能有这样的功绩。

    但众所周知,童贯是赵俣在当莘王时就跟赵俣的,他在赵俣当上皇帝一事上还是立过功的,绝对算得上是从龙功臣。

    因此,哪怕是张纯,要动童贯,也得有确凿的证据,否则也不一定能成功。

    不然,你以为这些奏章为什么能到张纯手上,还不是因为,所有人都觉得,没有必要为了一个前线小卒得罪赵俣宠信的宦官童贯?

    如今,拿到了十五个为韩世忠请功的奏章,张纯总算是有收拾童贯的底气了。

    于是,张纯来找正在跟郑显肃商量给他们的儿子起什么名好的赵俣,对他说:“臣妾这里有一桩要事,想向官家奏禀。”

    “爱妃但说无妨。”赵俣说。

    张纯也不怕童贯知道这是她在参童贯,相反,她还很愿意靠此事为她自己扬名立万,所以,她直言不讳地禀报道:

    “童贯在核报战功时,隐瞒前线有功将领的大功,以至前线将士愤愤不平,贻害不小,望官家明察秋毫,给立功将士应有奖赏,莫教前线将士寒心,再严惩童贯,以儆效尤。”

    其实都不用去看这些奏章,赵俣也知道,张纯所奏,八九不离十。

    历史上的童贯之所以在西军中威望很高,除了职务因素,性格因素外,还有两点也很重要:

    一是他舍得花钱,他给阵亡将士发的抚恤金很丰厚。

    二是他重情义,他把阵亡将领的儿子收为义子,给他们提供衣食住行,让他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并安排合适的工作。

    但这些全都仅限于童贯的嫡系。

    对于非嫡系,童贯也有西军将领都有的一个坏毛病,那就是打压。

    历史上的靖康之耻发生时,赵宋王朝无大将可用,用了种师道这个不赞成对辽国开战的老古董和刘延庆这个畏首畏尾的家伙当主帅,也跟童贯在西北这么用人有很大的关系。

    ——当然,就事论事来说,当时,赵宋王朝在河北的将士和军备,确实全都不堪重用,也可以说,赵宋王朝根本就没准备好那一战,这也就难怪种师道和刘延庆不敢跟辽军轻易开战了,后来发生的一些战事其实也证明了,种师道,包括刘延庆,其实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只不过当时的赵宋王朝被赵佶君臣给折腾空了,才使得,种师道和刘延庆没能发挥出他们的真实能力。

    早赵俣就想治一治西军的这种风气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