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九章 艺术总监赵佶(2 / 3)  我和五个大美妞穿越到北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全都是砖石所盖,应该不会出现那种一烧一大片的情况。

    赵俣让水泥的研发人员跟赵佶说:“这水泥尚有不足之处……”

    原来,麻晓娇指挥人制作的水泥,根本就不是后世合格的水泥,而是荒野求生之人烧制的劣质水泥。

    也就是通过天然石灰石和天然粘土烧制生石灰,再将生石灰和粘土按三比一的比例混合,并加入少量的水搅拌均匀,煅烧,所获得的水泥。

    这种水泥,成分纯度低、配比不精确、烧制温度不足且不均匀、颗粒度也不均匀,总之是一堆毛病。

    关键,麻晓娇也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她之所以会烧水泥,是因为她喜欢看荒野求生,跟那里面的大神学了这一手。并不是说,她真的会制作水泥。

    她能做的,就是帮忙开个头,再帮忙升级一下机械,比如用水力来进行搅拌什么的。

    别的,麻晓娇也无能为力。

    等搞明白当前阶段的水泥的缺陷,赵佶也不禁有些遗憾。

    直到这时,赵俣才跟赵佶说起,自己叫他过来的原因:“今宫苑年久失修又狭小,朕欲于宫城之外建一处新宫区……”

    赵佶早就觉得,现在的皇宫老旧不说,还一点都不美观。很早以前,赵佶就在想,等他当上皇帝,一定再建造一处新的宫区。不想他却没能竞争过赵俣。

    这让赵佶早就想好的宏伟蓝图,成了无用之物。

    谁知,如今赵俣竟然也想建造一处新的宫殿。

    终于有讨好赵俣机会的赵佶,忙不迭地说:“臣以为,可于宫内置殿阁亭台,连绵不绝,凿池为海,引泉为湖。设文禽奇兽等青铜雕塑,千姿百态;种嘉葩名木及移怪石幽岩,穷奇极胜……”

    赵俣耐心听完,说道:“甚好。然不劳师动众,亦不劳民伤财,可也……”

    赵俣哪有时间跟赵佶慢慢商量建延福宫的事,他很快就将此事交给了刚刚上任的工部侍郎李诫、大内总管黄经臣以及赵佶,让他们自己商量着来。

    ……

    赵佶、黄经臣、李诫见面后,很想把这件事做好进而消除之前跟赵俣之间的“误会”的赵佶,迫不及待地问李诫和黄经臣:“陛下准备出多少贯修这处宫区?”

    “一百万贯。”黄经臣说出一个赵佶难以置信的数字。

    这点钱也想修建一片雄伟又富含艺术气息的皇宫,开什么玩笑?

    “仅买木材皆不足也。”李诫也皱眉道。

    “官家不是带你二人看过水泥、沙子、红砖、混凝土、毛竹了吗,原料附近山河中皆有,教厢军去找来便是,何须花钱?”黄经臣说。

    “诸如此类,虽可建筑,奈何强度不够,岂能用来建造宫殿?若有一处坍塌,伤到贵人,我等皆性命不保。”李诫说。

    李诫在建筑领域有着卓越的才能和深厚的学识。历史上他长期从事宫廷建筑的修建工作,主持修建了五王邸、辟雍、尚书省、龙德宫、棣华宅、朱雀门、景龙门、九城殿、开封府廨、太庙、钦慈太后佛寺等十余项重大工程,对工程营造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其编著的《营造法式》,对建筑的设计、施工、材料等方面都有着系统的规范和总结。

    毫不夸张地说,李诫绝对是这个时代最顶尖的建筑专家。

    所以,李诫说麻晓娇他们搞出来的这些建筑材料的强度不够,就肯定不堪大用。

    “水泥尚可改进,他等正在研发中,旁的,须看尚书真才实学。”黄经臣把难题踢给李诫。

    赵佶有些同情李诫,‘陛下既欲营造宫区,又吝钱财,且禁扰民,此诸事相悖,安得两全其美?天幸本王仅司设计规划之职,不然真不知如何是好。’

    黄经臣又说:“咱家手上这一百万,能不用,便不用,若能给官家节省些,还能交差,我三人必有重赏。”

    赵佶和李诫都快疯了,就这寥寥可数的一百万贯,能够用就不错了,竟然还想收回去一部分。

    还有比赵俣更抠门的皇帝吗?

    ……

    赵俣其实不想修建延福宫。他觉得没必要浪费这个钱,因为将来要是有条件的话,他想迁都到燕京去,也搞个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什么的。

    可张纯暗示赵俣,修建这座皇宫时,匠人们为防虫蛀、延长建筑使用年限,在材料中大量运用水银。

    水银是剧毒之物,常温下即可缓慢挥发,释放出有毒蒸汽。

    如果这蒸汽悄无声息地弥漫在宫殿的每一处角落,肯定会日复一日地侵蚀着宫中众人的身体。

    小孩要是自幼便在这充斥着剧毒的环境中生活,他们脆弱的身体肯定无法抵御水银的侵害,时间一长,就会出现各种病症,身体日益孱弱,甚至夭折。

    更严重的是,水银对生殖系统也会造成极大的损害,使人难以怀孕。

    此事,写过好几本两宋时期历史的赵俣,也有所耳闻。

    关键,历史上,赵佶修建了延福宫,搬出去以后,截止到靖康之耻之前,他共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