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章 谁是女状元(2 / 3)  我和五个大美妞穿越到北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单外表之华,更是内心之洁的映射;妇功之勤,不仅织补缝纫,更在于勤勉持家,辅佐君王……”

    停下笔以后,张纯对自己的大作,那是越看越满意。

    后面的诗词歌赋,张纯想到了对手有李清照,感觉一般人的诗,有可能拿不下李清照。

    关键,诗词这种东西,还需要符合意境。

    就比如她要是拿辛弃疾的诗词来跟李清照比试的话,比肯定是能比一下的,但辛弃疾的诗词中,充满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根本就不是她一个深宫中的小女人应该展示出来的东西。

    想来想去,张纯想起去年她跟赵俣刚认识的那段时间,他因为见不到赵俣,而天天念叨的一首词,然后提笔写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写完以后,张纯的脸就红了。

    ‘我开了这么大的挂,最后还得用人家的词打败人家,我这,就算赢了,也不光彩吧?’

    ‘要不,换成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人生若只如初见》?不行不行,我要是用《木兰花令:人生若只如初见》,赵俣看了以后还不得多想啊?如果真是那样,那我可就太得不偿失了。’

    ‘还是李清照的词好,也符合这个时代一切要素,不会显得太过突兀,进而进起别人的怀疑,而且,让赵俣看到了,还能让赵俣知道我对他的心意,嗯……太完美了!’

    ……

    今天,处理完正事了之后,赵俣把章惇以及一众宰执全都留下了,让他们跟自己去当个评委,完事以后,自己搞个曲宴,大家放松一下。

    曲宴是皇帝为了招待亲近的臣僚、宗室等举行的宴会,与正式的大宴相比,曲宴的规模较小,礼仪相对简省,气氛也更为轻松融洽。宴会上,皇帝与众人可能会进行诗词唱和、游戏娱乐等活动,以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同时也是皇帝对臣子表示恩宠的一种方式。

    历史上的宋朝,有不少关于曲宴的记载,皇帝通常会在曲宴上赏赐臣下,与他们交流治国之道或分享生活趣事等。

    顺便说一句,历史上最喜欢搞曲宴的皇帝就是赵佶。

    赵俣登基以来,还没有搞过曲宴,这次趁着宫闱科举搞一个曲宴,邀请宰相和一众宰执前来参与一下,正好一举两得。

    赵俣相邀,谁能不奉陪?

    再者说,他们都有亲近之人参加了这场宫闱科举,他们肯定愿意来当这个评委。

    这次的宫闱科举,为防止作弊,也用上了糊名制度和誊录制度,即:将考生试卷上的姓名密封,使赵俣等人无法得知考生身份,避免赵俣等人阅卷时因人情因素而偏袒。还有,为防止赵俣等人通过笔迹辨认考生,试卷由专门的誊录人员重新抄写,再交赵俣等人评阅,确保阅卷的公正性。

    赵俣他们人多,一众宰相、宰执又各个都是文化圈中的大佬,每一个都能一天批阅几百道奏章,区区大几十张卷子,也就一个来时辰,他们就彻底评选出来了。

    赵俣等人都是大忙人。

    好吧,赵俣其实还行,不算特别忙。

    可章惇以及一众宰执,真的是日理万机的大忙人。

    他们肯定不可能为一群女人的事耽误好几天时间。

    所以,赵俣等人很痛快地给出来了他们评选出来的结果,具体如下:

    第一名:张纯。

    第二名:李清照。

    第三名:刘氏。

    在诗词方面,张纯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和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打了个平手,即便是让苏轼来点评,也无法分辨出哪一首更好。

    最后苏轼感慨:“陛下这后宫中,真藏龙卧虎也!”

    张纯赢在了经史子集上。

    不得不说,李清照对女德方面的理解差太多了,她甚至连前十名都没排进去。

    只是,李清照的诗词太惊艳了,这才让一众考官破格把她的名次提到了前面。

    顺便说一句,张纯的经史子集也只不过才排在了第五名。

    排在第一位的是刘氏。她对女德方面的理解和表达,让人叫好连连,导致所有人一致认为她的经史子集应该拿第一名,而且她的词写得也很不错,至少排个五六名肯定没问题。

    这么说吧,不少人都想点刘氏当笔试的第一名。

    只不过,最终决定权在赵俣手上。

    赵俣看到《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同时出现之时,整个人都惊呆了。

    用脚后跟去想,赵俣也能猜到,其中一首肯定是张纯“写”的。

    问题是,另一首是谁写的?

    ‘难道还有穿越者?’

    赵俣拿着这两首词旁敲侧击了一番,就从苏轼的口中知道了,李清照竟然也跑来凑热闹了。

    这赵俣才心下一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