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六章 百年不遇的奇女子(2 / 3)  我和五个大美妞穿越到北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也喝美了。

    还是回家吧,省得耽误别人正事。

    于是,李清照跟苏轼和苏辙打了声招呼:“奴家拜见二位师公。”然后就准备撤了。

    不想,苏轼却笑李清照道:“你如此好酒,安得嫁良婿?”

    李清照很洒脱地说:“无酒,焉得佳篇?酒者,诗词之灵泉也。无良婿,可也。无美酒,非也。”

    苏轼哈哈大笑!他又何尝不是如此洒脱之人?哪能不理解,李清照这不是做作,而是当真如此豁达。

    苏轼随口闲聊道:“你整日无所事事,跑我这里喝酒,你爹也不管你?”

    经苏轼这么一“提醒”,李清照才一拍自己的脑门:“沉醉误事,险些将正事给忘了,奴家今日有事求师公。”

    “所求何事?”苏轼问。

    李清照大大方方地说:“奴家听闻,宫中将举办宫闱科举,便来看师公可有法子教奴家一观?若教奴家同考,大妙也。”

    一听李清照竟然是为这种事而来,苏轼大笑:“此次宫闱科举乃陛下后宫之人所行雅事,你又非陛下妃嫔,去了作甚?”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一旁的苏辙仔细打量了李清照一番。

    身形纤细,如春日里随风轻摇的嫩柳,举手投足间,尽显少女的娇俏与优雅。面容白皙如玉,泛着醉酒后的红晕,恰似破晓时分天边的一抹云霞。双眸清澈明亮,恰似一汪秋水,藏着对世间万物的好奇与憧憬,流转间满是灵动与慧黠,笑起来时,那对眼眸便弯成月牙,似藏着漫天星辰。

    整体看来,李清照虽然不能算绝世美人,但她长得也是机灵可爱。

    苏辙心想,‘陛下不缺美人,寻常美人必难入陛下之眼,而如李易安这般奇女子,百年不遇……”

    苏辙心里清楚得很,别看赵俣现在走中间路线,新旧两党都在用,可这是因为向太后在,这与其说是赵俣想走的政治路线,倒不如说是向太后想走的政治路线。

    如今事实证明,这条政治路线似乎有些行不通。新旧两党之间的矛盾实在太大,成见太深,又都各执己见。

    这难保将来赵俣不会在向太后过世之后,受够了这种无休止的争吵,而跟高滔滔和赵煦一样选择一边,彻底放弃另一边。

    那赵俣会选择哪一边?

    其实,苏辙用脚后跟去想,也能猜到,如果真要做选择,赵俣多半会选择新党。

    这不光是因为,赵俣现在已经在走变法改革的路了。

    还因为,赵宋王朝现在确实到了非变法改革不可的地步。

    说句不好听的,祖宗之法要是一直管用,赵宋王朝也不可能到今天这个地步。

    关键,祖宗之法管用的时候,跟现在的形势完全不同。

    别的先不说,只说那时才有多少土地被达官贵胄、士绅望族、豪门大户这些免税人群所占据,现在又有多少土地没被这些蠹虫所兼并?

    没了土地这一大块财政收入,赵宋王朝要是还想继存,不变法改革又能怎么办,等死吗?

    事实上,当初高滔滔主政的时候,他们这些旧党人士就已经试过了,只靠节流,根本就无法让这个庞大的王朝继存。

    要不然,你以为,赵煦亲政了以后,为什么能那么轻易就又走回变法改革的路上?

    所以,如果真把赵俣逼到了二选一的地步,他们这些旧党人士,肯定还得遭到抛弃,下场很可能比之前还惨。

    如果只是苏辙自己,他虽说没坐到王安石、司马光、章惇这样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之位,但他在很多年以前就已经无限接近这个位置了,政治上,他其实已经没有遗憾和留恋了。

    但他哥哥苏轼不同。

    因为性格太过率真坦诚,这些年苏轼一直郁郁不得志,被朝廷一贬再贬,最后甚至贬到了炎热有瘴气的海南岛儋州去了,着实是遭了不少的罪。

    万幸,就在苏轼快扛不住了之际,赵俣登基,一纸诏书,将苏轼给调回朝廷,并升为宰执,引以重用。

    等了多年的苏轼,终于可以实现他追求了几十年的政治抱负。

    老实说,苏辙真不想自己哥哥再经历一次重大的打击了。

    要是再来一次的话,苏辙真不知道,自己这个年纪已经不小了的哥哥,还能不能扛得住?

    既然如此,那就得想想办法了。

    旧党现在最大的倚仗肯定是地位高对赵俣又有恩的向太后。

    按说,只要有向太后这个保护伞在,旧党应该不会再遭到重创才对。

    可近来向太后的身体很差,经常患病不说,人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老。

    再考虑到向太后的年龄。

    谁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到底哪个先到来。

    这样的话,旧党不说继续与新党分庭抗礼,只说要想安稳,都必须得再找到一个能接替向太后位置的人,在关键时刻劝住赵俣,让赵俣不要听章惇、蔡卞、蔡京之辈的谗言对旧党人士痛下杀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