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经历了祁德尊、韦理时代以及长实的入主,至今加入和记黄埔已经足足五十四年时间,可以说,是和记黄埔高层中,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元老级人物。
在李加诚入主和记黄埔的近一年时间里,李察信带领团队,与李加诚插在和黄的董事斗智斗勇,争夺权利。
而他们之所以敢这么做,自然也是因为明白李加诚入主后的和黄不能没有他们。
如果他们全部集体离职,和记黄埔绝对会陷入一片混乱,这绝对会是一场灾难。
所以,在李加诚的手底下,他们有这个底气,而李加诚也确实一直对他们客客气气,不敢丝毫给他们脸色看。
可谁知道,李加诚成功掌控和记黄埔还不足一年时间,居然就被别人赶走了。
而新老板林浩然,更是一个令他们觉得很棘手的人物。
毕竟,在韦理还没有离开和记黄埔时,韦理曾经和他们说过:“林浩然这人,不好惹,除非迫不得已,否则一定不要与他为敌!”
连韦理先生都如此忌惮的人物,李察信自然不敢掉以轻心。
但权力的诱惑和对自主管理的渴望,让他们决定铤而走险。
“诸位,”李察信环视在场的心腹,压低声音道,“林浩然虽然实力强大,但他刚刚接手和黄,根基未稳。
和黄的日常运作、核心客户关系、重大项目推进,都掌握在我们手中。
如果我们团结一致,向他提出一些‘合理’的要求,想必他为了大局稳定,也不得不考虑,到时候,和记黄埔还不是我们说了算。”
相较于李加诚,李察信更害怕林浩然的入主。
原因很简单,李加诚此前主要是以经营地产业为主,所以基本没有接手和记黄埔管理权的手下。
李察信等人便利用长实取得和黄控制权之后,在贸易、零售、货柜码头等业务仍需要依赖他们这些管理人才这一青黄不接的机会,积极扩张本身的势力。
最明显的例子便是,设法排挤和黄华裔高级行政人员,阻止这些华裔高级行政人员势力扩张,与长实结成同一阵线。
在李加诚入主近一年来,和记黄埔便已经有几位华裔高级职员被迫离职了。
而李加诚仿佛没有看到一般,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没有任何的回应。
这确实让李察信认为,李加诚的入主,反而给他带来了机会。
可林浩然不一样,和记黄埔有的产业,林浩然原本旗下的公司也同样都有。
如此一来,他非常担心一个问题,那就是一旦林浩然宣布入主后,会不会从置地集团、万青集团、港灯集团等旗下公司向和记黄埔调太多高管过来。
如此一来,他们势必会受到排挤,甚至最后不得不如前任老大韦理先生那般,在和记黄埔看不到任何的希望了,只能选择主动离职了。
这,就是李察信最担心的事情。
他好不容易成为了和记黄埔权力最大的职业经理人,他实在是不愿意就此放弃这个位置。
业务董事夏伯殷有些犹豫:“林浩然先生可不是李加诚先生,他手段凌厉,连怡和和汇沣都败在他的手里,李加诚更是顶不住几天就败了,我们这样,会不会太冒险了?”
“正是因为他手段凌厉,我们才要先发制人!”李察信接口道,他眼中闪过一丝阴霾,“我们要让他明白,和黄离不开我们这支团队。
只要他答应给予我们足够的自主权,不过度干涉日常管理,我们保证和黄会平稳过渡,并且业绩会更上一层楼,这是双赢。”
此前,他们原本想支持李加诚对抗林浩然的股份争夺战,结果根本没有给他机会,李加诚就败了。
这让他们如今不得不开始接受林浩然入主和黄的事实。
另一名高管附和道:“对!我们可以拟一份‘管理层建议书’,表面上是为公司未来发展献计献策,实则明确我们的底线。
战略方向可以共同商讨,但具体运营必须由我们专业团队负责,如果他不同意……”
李察信接过话,继续说道:“如果他不同意,或者试图安插过多亲信来架空我们,那么我们不排除采取一些‘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
比如,某些关键项目的进度可能会‘意外’放缓,某些重要客户的关系维护可能会出现‘疏漏’,还有如果他们真想让我们交接工作,我们完全可以拖着。
到时候,面临业绩压力和市场质疑的,将会是他林浩然!”
会议室内陷入短暂的沉默,这个计划无疑非常大胆,甚至有些疯狂。
但权力的滋味一旦尝过,谁又愿意轻易放手?
在韦理时代,他们曾是公司的实际掌舵者之一,习惯了拥有相当大的话语权。
李加诚时期虽然有所制约,但毕竟李加诚对多元化业务不算精通,他们依然有周旋的空间。
如今面对一个更年轻、更有能力的新老板,让他们的危机感空前强烈。
“好!就这么办!”李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