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52章 又一个忠诚度达到100的手下!(2 / 4)  人在香江,缔造全球商业帝国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手中的实力大企太多了吧。

    和记黄埔虽然出众,但是也比不上他旗下的置地集团,甚至连港灯集团都不如。

    不过如今拿下和记黄埔之后,这家公司倒是可以在他旗下集团中排名第三,略强于万青集团,略逊于港灯集团。

    林浩然从窗边走回沙发旁,坐了下来,翘着二郎腿,思考起来。

    马世民的想法他知道,想要将和记黄埔并入置地集团,从而将置地集团再次壮大。

    这也是为何马世民如此积极帮他处理收购和记黄埔事务的最大原因。

    毕竟,这已经超出了他的工作范围。

    而且,由于两家集团都是多元化集团,且大多数业务都有重迭,整合起来阻力会小很多,也能快速产生协同效应。

    但林浩然有更深的考量。

    他轻轻摇头,否定了马世民未说出口的建议:“马先生,和记黄埔不会并入置地。”

    马世民略显诧异,但并未插话,静待老板的下文。

    林浩然端起茶杯,呷了一口,缓缓道:“置地如今已是香江地产的绝对王者,规模已经足够庞大,再强行吞下和黄,固然能壮大体量,但也可能带来消化不良,机构臃肿,反而不美,更重要的是……”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我需要和记黄埔保持其独立性和灵活性,它如今虽然远逊色于置地集团,但和记黄埔一直是一个独立团体,强行把它并入置地集团,并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虽然和记黄埔在港口业务、零售业务等,如今都全面逊色于置地集团,但和记黄埔掌管的码头,却要比置地集团多,只不过不少业务被置地集团那边抢走罢了。

    如今,和记黄埔被林浩然收购了,未来他的港口业务自然会逐渐恢复到巅峰。

    未来,香江的市场终究有限,真正的战场在海外,和记黄埔,将是我旗下企业走向全球的先锋和重要平台。”

    马世民有些失望。

    如此一来,置地集团就失去了一个迅速膨胀为世界级巨无霸的机会。

    虽然置地集团如今的资产,绝对算得上是世界级,即便放到美国去,都能排名前十。

    但是影响力还是差了点,如果兼并和记黄埔,双方一加一的效果,绝对会大于二。

    不过他也明白老板的决策往往着眼于更宏大的棋局,于是按下心中的惋惜,恭敬地问道:“老板深谋远虑,那么,对于和记黄埔未来的掌舵人,您是否有属意的人选?”

    “掌舵人?这个暂时先不考虑,马先生,我有个想法,我旗下的大型集团越来越多,都是各自为政,你也知道,我很少干涉你们的管理。

    但是如今出现一个问题,虽然你们之间也有资源协调,但是协调利用率不足,达不到利益的最大化,所以……”

    林浩然的目光变得深远,他放下茶杯,继续说道:“所以,我决定成立一个更上层的协调机构——‘银河战略发展委员会’,是时候结束各自为政的局面了。”

    “银河”这个名字,他其实也是经过仔细思考的。

    这既寓意着旗下企业如同星辰般围绕核心运转,又彰显了其志在寰宇、布局全球的宏大野心。

    马世民眼神一亮,立刻捕捉到了这个构想背后的巨大意义。

    这意味着老板要开始系统性地整合他麾下庞大的商业帝国,结束目前这种相对松散的管理模式。

    林浩然继续阐述他的构想:“这个委员会,将由我亲自担任主席,你担任临时委员长,万青集团的伯顿先生,港灯集团的陈寿麟先生,东方报业的崔子龙先生,以及恒声集团的何善恒先生,都将成为委员。

    我们将定期召开会议,统筹规划旗下所有核心资产的战略发展方向、资源调配、重大项目决策,以及避免内部不必要的竞争和资源浪费。

    我非常看好霍健宁先生,如今他在置地集团日本分公司历练,我打算等他历练个一两年,便将他调任回香江总部,到时候,他将替代你执掌整个置地集团。

    而你,到时候则是需要将所有心思,放到‘银河战略发展委员会’身上来,马世民先生,我非常看好您,我相信您有这个能力,不知道您觉得我这个想法如何?”

    他特别强调了最后一点,让马世民知道自己在老板心中的重要性。

    之前置地集团与和记黄埔在海外港口业务上就存在一些重迭和潜在竞争,而且竞争颇为激烈。

    如今虽然被林浩然收购了,但长远来看双方之间始终有着竞争,到时候就是自己人打自己人了。

    “例如,”林浩然举例说明,“和记黄埔在东南亚的港口网络,与置地在日本的物流布局,完全可以通过委员会进行协调,实现航线互补、信息共享,甚至共同投资开发新的枢纽港,形成真正的全球网络效应,而不是各自为战。”

    “再比如,牛奶国际的零售渠道,恒声集团的庞大现金流,都可以在委员会的框架下,更高效地支持其他兄弟公司的发展,或者共同捕捉新的投资机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