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进门后,快速汇报道。
李加诚眼中寒光一闪,旋即恢复平静。
他知道,林浩然这是要把他架在火上烤,逼他仓促应战。
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自乱阵脚。
“让公关部的人去处理,告诉记者们,和记黄埔尊重市场各方的声音,但对于未经我方核实、带有明显倾向性的片面报告,我们不予置评。
公司运营一切正常,所有财务信息在适当的时候都将通过正式公告披露。”
停顿了一下,李加诚语速平稳,继续下达指令:“让保安维持好秩序,但不要与记者发生冲突,另外,立刻让投资关系部准备一份面向主要机构投资者和分析师的电话会议简报,时间定在今天下午收市后。”
他的意思很简单了,他是不会出面回应的。
“是,李生!”秘书领命而去。
李加诚坐回宽大的办公椅,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林浩然这一手确实狠辣,利用寰宇的权威性发动舆论攻势,直接冲击市场信心。
他现在被动应对,已经落了下乘。
不过,这些都不是他最关心的。
他现在最关心的是,即将到期的那笔贷款,该如何筹资。
出了这件事情,他再想通过那些国际投行借钱,可就更难了。
不是借不了,而是需要付出的代价更多了。
想他堂堂香江顶级富豪,旗下两家巨头企业市值超百亿的存在,居然为了数亿港元而愁眉苦脸,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
但商场如战场,现金流就是血液,一刻也不能断流。
这两年,为了让长江实业将和记黄埔的股份增持到40%,长江实业以往投资的其它股票,早已经卖精光了。
否则,他倒是可以通过变卖其它股票来筹集资金。
至于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的股份,他如今更不可能卖。
股价都跌了多少了。
如果现在才拿来卖,那他如果现在才拿来卖,那他李加诚就成了天大的笑话,不仅账面亏损惨重,更会向市场传递出极度恐慌的信号,彻底坐实寰宇报告的指控,引发股价的螺旋式暴跌。
这无异于自掘坟墓。
况且,现在卖,也要卖得出才行啊。
向商界朋友借钱?
他的商界朋友,大多数是地产界的大佬。
而如今地产业由盛转衰,各地产业老板都自顾不暇呢,他又能找谁借?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包裕刚和他关系倒是不错,可包裕刚自从入主九龙仓后,至今都还没有恢复元气,靠包裕刚就更不可能。
他缺的资金太多了,正如寰宇调研公司的报告那般,和记黄埔短期债务占比惊人,预估超过12亿港元的债务将在未来1到6个月内到期。
实际上,和记黄埔的短期债务比寰宇调研公司预估的还要略高一些,将近13亿港元!
当然了,寰宇调研公司的预估误差,已经算得上是非常精准了。
毕竟有些支出,和黄是不公开的,没有公开,就代表寰宇调研公司无法获取有关数据。
半年内,这13亿港元是一定要还的。
而且,13亿港元远远不是和记黄埔的总债务,这只是半年内到期的债务。
和记黄埔要半年内还的,是数十亿港元债务!
当然了,那些一两年到期的债务,倒是无须考虑太多。
可半年内到期的,是一定要想办法了。
即便是原本和富国银行商议的六亿贷款,也不过是能够撑过一段时间而已。
如今,这6亿港元也没了。
实际上,和记黄埔与长江实业都还有许多流动资金的,比如百佳超市、屈臣氏等零售行业的那些货款,还有各公司的营业额。
这些,如今都在汇沣银行里面。
可这些资金,根本就不能动用,因为都是和记黄埔旗下各子公司的运转资金。
在各业务营业额大幅度下跌的情况下,如今这些企业甚至都做不到盈利,能保持正常运作就不错了。
如果真的从各子公司抽这些资金,那么这些看似庞大的零售和业务网络,很可能瞬间因为资金链断裂而陷入瘫痪。
百佳超市无钱支付供应商货款,屈臣氏无法采购新货,港口业务无力支付燃油费和设备维护费……
那引发的连锁崩塌将比单纯的债务违约更加可怕,会彻底摧毁和黄几十年建立的商业信誉和运营体系。
所以,这些钱,只能躺在账上给各子公司利用,他根本不敢抽出一分钱!
李加诚感到一阵窒息般的压力。
他仿佛站在悬崖边缘,脚下是看似坚实的帝国,实则内部已被蛀空,任何一点外力都可能导致整体崩盘。
“李生,各高管已经到会议室等候了。”这时候,秘书再次返回办公室,向李加诚汇报道。
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