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3章 别以为穿上衣服我就认不出你了(保底二合一)(3 / 4)  激荡1979!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热,只不过大家都只能从新闻里看到相关讯息。

    内地,西安,这对香港的中学生太遥远了。

    不过巧了,作为这篇的作者,他去过兵马俑,还拍了照片呢,回头选张给她邮过去吧,毕竟她这次寄钱帮了大忙,以后可以把她视作长期合作对象。

    魏明甚至考虑把自己“魏狂人”的身份告诉他,以后由她代理自己在香港发表。

    看完这封长信,魏明这才把阿敏那盒磁带放进收录机,首先是《水中花》那首歌。

    虽然调子不太标准,普通话也不太标准,不过声色还挺漂亮的,感觉像是个甜妹。

    接下来是一首英文歌,卡朋特乐队的《昨日重现》。

    没想到这次竟然还有钢琴伴奏。

    这是阿敏一个人在家自弹自唱录制的,虽然无论是琴声还是歌声都略显稚嫩,不过这首歌她唱过不知多少遍了,熟练度远超《水中花》,在魏明看来已经是可以参加校园歌手大赛的水平了,值得一朵小红花。

    后面还有《橄榄树》《每当变幻时》《京华春梦》等港台歌曲翻唱,而且都有钢琴伴奏,弹得不算多好,应该是初学者,但姑娘很爱弹。

    总体还是粤语歌唱的更丝滑一些,毕竟从到大,虽说现在说当歌手有些牵强,但凭借还不算不错的嗓音条件,再加上后天练习,说不定还真能成功。

    魏明想了想,开始给阿敏回信。

    算了,给老鬼也回一封吧,顺便聊聊他的创业计划,毕竟自己在里面也投了钱的。

    ~

    第二天魏明脑子里依然在想着梅琳达,中午又去钓鱼台附近碰了碰运气,没有看到梅琳达。

    魏明几乎就要放弃了,然而峰回路转。

    下午回到校刊社,杨昊问魏明:“图书馆等会儿有个名人演讲,你要不要跟我去拍几张照片。”

    “什么名人?”

    “牛津大学的校长。”

    魏明兴趣不大,杨昊又道:“而且这位校长曾经还当过英国首相。”

    曾经当过首相,又是英国第一名校的校长,魏明稍微有了些兴趣。

    最后杨昊道:“好像还是个资本家,他们家族开了个出版公司,他是董事长来着,叫什么麦克米伦。”

    杨昊是看着资料说的,魏明听后激灵了一下子,赶紧把资料要了过来。

    此人名叫哈罗德,姓麦克米伦,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生的英国伦敦人,一战老兵,50年代末担任英国首相,期间担任牛津校长,享伯爵头衔。

    另外还有家族企业麦克米伦出版社,有着一百多年历史,是世界著名国际性出版机构,也是英语教学书籍的主要出版商。

    而魏明隐约记得前阵子听黑妞苏珊说起过,梅琳达目前就在英国的麦克米伦出版社工作。

    通了,都通了!

    难怪她会住进钓鱼台,凭那个老头的身份确实足够了。

    魏明起身道:“还愣着干什么,走啊!”

    两人来到图书馆,麦克米伦先生此次来北大首先是捐了一些英语原文图书,总计一万本,基本都是些名著,还有英语学习方面的书籍。

    到了之后魏明杨昊首先是找到图书馆负责人,拿到了这笔捐书的名单,魏明一不小心就在里面看到了《勇敢者的游戏》。

    这应该就是他的那本书,名字都是他和梅琳达一起商量的。

    之后他们来到了会场,学生们已经云集,今天哈罗德的主要身份是牛津大学校长,所以来听演讲的几乎都是有志于留学的学生,不只是北大,清华的也来了。

    自从交谊舞被禁,也就只有这种名人讲座能够让两所大学的学生这么积极地串门子了。

    不多一会儿,演讲者哈罗德·麦克米伦上场,今年他已经86岁高龄,但都不用人搀扶就能上场,不过他的身后跟着一个红发女子,这是他今天的翻译。

    虽然能来听演讲的基本都是有一定英语水平的,但此时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还是读写强于听说,翻译还是很有必要的。

    而看到梅琳达,不仅魏明旁边的杨昊很兴奋,台下不少中文系、外语系的学生也有些躁动,虽然穿衣风格变了,但还是有不少人认出了这位曾经因为魏明而人尽皆知的英国留学生。

    查渐英也在现场,她已经明确了留学美国的目标,此刻她看看台上的梅琳达,又看看一旁的魏明,眼神颇为玩味。

    小查想的是旧情复燃,魏明则在想带没带钱。

    魏明一直想找机会接近梅琳达,哪怕不能说话,起码递个小纸条啊。

    结果老头身边一直有保镖,魏明根本无法靠近,梅琳达也没有主动找他的意思。

    于是魏明也没有再坚持,那就相忘于江湖吧。

    等麦克米伦一伙乘车离开后,魏明也骑摩托走了,今晚跟霖姐约会。

    “我今天要回家的。”霖姐把头发夹在耳朵上。

    魏明:“就纯吃饭,吃完了我把你送回你爸妈那里总行了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