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1章 得了一份美差(2 / 3)  我锦衣卫养象临时工,咋成权臣了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永定河竟结了冰。

    若要垂钓,必得凿冰开洞。

    严世蕃跟肉屏风已经等在了那里。

    三十几个肉屏风着实可怜,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

    严世蕃道:“十三,结冰了,怎么办?”

    林十三道:“只能凿冰开洞,在冰面上垂钓。”

    林十三一番忙碌,在厚实的冰面上凿出两个洞来。林十三又将四块臭砖分别扔进两个钓洞中。

    二人背靠着背,开始分洞垂钓。

    肉屏风们则站成了一个大圈。

    小北风呼呼的刮着。两个时辰过去了,二人的鸡毛漂纹丝不动。这可真是鸡毛漂,钓鸡毛。

    林十三劝严世蕃:“义兄,今儿太冷了。不如改日?”

    严世蕃默不作声。沉默便是态度。

    他这人就那样。凡是他想干什么事,谁也拦不住。

    又过了半个时辰,严世蕃突然开口:“我听说,你跟李高走的很近?”

    林十三心中一紧。

    他的官越做越大,府中的仆人、婢女也越来越多。

    其中有严世蕃派入的耳目,又或者有人被严世蕃收买,那是平常事。

    严世蕃好歹在官场混迹了二十多年,对任何人都不能完全信任。弄几个耳目监视林十三也是情理之中。

    林十三稳了稳心神,镇定的说道:“义兄,李高毕竟是裕王府李妃的亲弟弟。从古至今,谁人不想攀储君的高枝儿?”

    “但请您放心。我从未为讨好裕王做任何对不起您和阁老的事。”

    “我愿怼天发誓。如有假话,就让天打雷劈。喝水让水呛死,出门让马车撞死。”

    林十三还真没做对不起严嵩父子的事只是对不起赵文华而已。

    严世蕃道:“那便好。最近我严家下面的人里,有不少都这山望着那山高。”

    “你可不要学他们。”

    严世蕃话不重,却是在敲打林十三。

    这场垂钓持续了三个时辰。林十三和严世蕃还好说,他们穿的严严实实。外面又有一圈肉屏风挡风。

    那三十几个肉屏风婢女却糟了大罪。几乎全都被冻僵。

    严世蕃紧了紧觳觫大衣的领口:“不钓了,回府,改日再钓。”

    林十三起身:“还是等开了春再.”

    严世蕃却道:“不成!今年正月,我必得钓一条鱼!无论大小!”

    严世蕃走后,林十三下意识的打了个冷颤。

    他突然意识到一件事:在朝廷几大势力之间左右逢源,绝不能长久。迟早是要选边站的。

    回到老宅之后。碧云抱怨道:“小阁老这是抽的哪阵风?这么冷的天,他”

    林十三连忙给碧云做了个噤声的手势。

    随后林十三拉着碧云的手,进了堂屋。压低声音到:“咱家不是铁门栓,篱笆也不牢。府里似有严家耳目。”

    “以后有些话不要在下人面前说。需知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啊。”

    碧云惊讶:“府里有严家耳目?谁?”

    林十三摇摇头:“我怎么晓得是谁。就算查出是谁也没用。你把耳目给辞了,反而显得咱心虚。”

    “以后说话,办事谨慎些就是了。”

    且说永寿宫中。

    嘉靖帝正在享用一碗莲子八宝羹。

    吕芳、黄锦、陈洪三人在一旁伺候。

    嘉靖帝问:“胡宗宪所奏在江南开抗倭捐的事,内阁是否已拟旨?”

    吕芳答:“内阁拟旨同意,奴婢正要请示皇爷,我们司礼监这边可否批红?”

    嘉靖帝头也不抬的回答:“以后凡胡宗宪所奏,一律应允。”

    吕芳道:“老奴遵旨。”

    嘉靖帝突然蹦出一句:“这莲子八宝羹没有味道,取些盐来。”

    嘉靖帝就是这么个各路人。别人冬天穿棉袍,他穿薄纱。别人夏天穿单层夏布,他非要穿里三层外三层的冬布道袍。

    别人吃莲子八宝羹放糖,他却命人加盐。

    不多时,吕芳将一迭盐端到嘉靖帝面前。用一个银勺蒯了一些,小心翼翼的添到粥碗中。

    嘉靖帝喝了一口:“盐是个好东西啊。户部两成的财源都来自于盐。”

    “有些人掌盐务掌的久了,把盐务当成了自家菜园子。”

    “不光从中牟利。还攥着盐务上的钱袋子卡别人的脖子。”

    “笑话,他们不打算再做事。也不让别人做事。”

    一个掌印两个秉笔心知肚明,嘉靖帝说的是鄢懋卿。

    嘉靖帝又道:“大明的六大盐场归于一人掌管,始终不妥。自即日起,长芦、河东、淮北盐场,不再设盐运使。”

    “另分设监管太监衙门。司礼监派员去把这三个盐场管起来。”

    “今后这三大盐场所得盐税的一半,全部直接调拨给胡宗宪做抗倭军饷。另一半归入内承运库。”

    吕芳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