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三十四章 脍炙人口(3 / 4)  我看到了一切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紧接着他也吃了一口粉鲑。

    粉鲑的肉质鲜嫩,其肉质相对较为柔软、细嫩,入口时能明显感觉到鱼肉的嫩滑质感,没有粗糙或柴硬的口感,轻轻咀嚼就能将其碾碎。

    还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嚼劲,在咬下时,鱼肉会有轻微的回弹,不会一咬就散,这种弹性增加了食用时的趣味性和满足感,使口感更加丰富。

    而其油脂香滑,粉鲑含有适量的脂肪,生食时能感受到油脂在口腔中散开,带来一种香滑的滋味,不会过于油腻,而是恰到好处地为鱼肉增添了醇厚的风味,使其口感更加滋润。

    最后是带着淡淡的鲜甜味道,这是其本身肉质所带有的天然滋味,尤其是新鲜的粉鲑,甜味更为明显。

    同时还伴随着海水鱼特有的清爽气息,没有太重的腥味,给人一种清新的味觉体验。

    “这个粉鲑不错,那个红鲑的肉太肥了一点。”老头有点吃不惯太肥的红鲑。

    幸好他没有吃过帝王鲑,那才是真正的油腻。

    田晓东也吃了几口红鲑:“没有呀!这红鲑比三文鱼清爽多了。”

    对于吃过三文鱼,还有帝王鲑的人而言,红鲑和粉鲑其实已经是非常适合的口感了,油脂含量适中,不至于干巴巴,又不会太肥腻。

    “晓东,这个牛肉好吃,我还以为是西餐那种带血的牛排,没有想到是全熟的,又不柴,不知道是怎么做的?”

    在餐厅一楼,就有类似于日式铁板烧的餐台。

    可以看到厨师处理各种东西。

    不少客人正坐在一排餐台前,其对面就是厨师的工作台。

    服务员拿着一大块密布大理石纹理的牛肉,放在了众人面前介绍起来:“这是漠南塔敏查干农场的霜降牛肉,今日特惠价,一人份58块钱。”

    “给我来一份。”

    “服务员,还有盐町生蚝吗?”

    “有的。”

    “给我来半打吧!”

    “好的,客人请稍等。”

    服务员迅速撬开生蚝,进行摆盘和放配料。

    而厨师也切好了牛肉条,直接剪了起来。

    其实这些厨师绝大部分都不是专业厨师出身,除了专门负责切生鱼片的厨师,其他厨师都是培训了一个多月,就安排过来上班的新手。

    但是这并不影响菜品出品的质量,因为类似于炙烤牛肉条、铁板牛肉、炭烤红鲑、火焰芝士红鲑之类的菜品,并没有什么高难度操作,只要厨师按照操作手册,按部就班进行处理,出品就不会差到哪里去。

    其实就是吃了食材好的福利。

    最顶级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

    可以这样说,马宫冷餐就是靠一大堆顶级食材堆砌起来的高端餐饮。

    从来没有一个顶级餐厅,拥有过如此强大的原材料供应链。

    哪怕是肯大鸡、金拱门这样的大型快餐连锁反应企业,都只能靠集采优势,勉强控制一部分上游供应链。

    而海陆丰公司的产业链是自己搭建的独立体系,哪怕是合作伙伴,也是被牢牢抓住命脉,确保这些合作伙伴没有办法轻易摆脱海陆丰公司的影响。

    这种情况下,马宫冷餐才敢号称最安全。

    六家马宫冷餐从开业到现在,除了几个适应不了生腌,出现肠胃不适的食客之外,其他食客都没有出现肠胃不适的问题,也没有报告有寄生虫感染风险。

    这就是马宫冷餐的底气。

    通过这种带动效果,吸引了不少中高端的餐饮企业,这些企业陆续订购了海陆丰公司生产的生蚝、膏蟹、皮皮虾、鲑鱼、白对虾、罗氏虾和大闸蟹。

    为什么国产海水养殖的三倍体虹鳟鱼,一直没有办法冲击国外进口的三文鱼市场?

    原因就是这些企业在宣传上不太行,而且产品底气不足。

    海陆丰公司在销售产品的时候,都直接发公告,公布非常详细的检测报告和标准,同时欢迎大家随便检查,只要不故意抹黑和歪曲事实,那只要检测出问题,海陆丰公司直接奖励检测者10万块钱。

    不过这笔钱,至今都没有人成功领过,反倒有几个故意造假的博主,被送进去了。

    倒不是那些进口三文鱼的批发商、经销商不着急,他们其实也在私底下暗戳戳造谣海陆丰公司的鲑鱼。

    但是在国内的网络上,却没有人敢造谣,主要是海陆丰公司的法务部,可是国内出了名的疯狗作风,公关部更是时刻关注网络上的风吹草动。

    造谣一时爽,后果却很严重。

    海陆丰公司在鲑鱼产业上,并没有去贴三文鱼的牌,而是自己搞了一个体系,那就是海陆丰鲑鱼。

    注册了很多专属商品名,包括“海陆丰红鲑”、“海陆丰银鲑”、“海陆丰帝王鲑”等。

    通过这种切割,即避免了三文鱼行业的抵制,也和国产虹鳟鱼划清界限。

    这种切割的布局,就是为了打造一个顶级品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