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一十九章(3 / 4)  捞尸人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招呼,一是没什么好唠的,二是前面工地还等着自己车里的这批料。

    双手把着拖拉机扶手,烟头在赵毅嘴里不断抖动。

    以前,自己的生死门缝开在眉心,但真正给自己不停开天眼的,反而是那姓李的。

    “这叫哪门子走江,只需要拿着器械在那里测一测、量一量,写写数据做做报告,就有人给你做安保、给你做后勤、给你做建设,连他妈的如此规模大阵都帮你布起来了!

    而且,一浪途中,居然还能中途做一个轮休,回去休息休息?

    这还是走江么,这走的到底是哪门子江。”

    拖拉机开到了工地。

    赵毅先把自己的车停好,再拿着表格去清点后面拖拉机,然后再去和接应方做交割。

    “赵毅同志,你好好干。”

    相关领导很看重赵毅的表现,他不仅能做好自己本职工作,还能帮忙指挥调度,上头正研究准备把赵毅升成这一支运输队的队长。

    完事后,赵毅与同僚师傅们打了个招呼,各自分了烟,就寻了个角落休息。

    看着前方这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赵毅不由想起了在《走江行为规范》里,被反复提及的一个细节。

    “这,就是抱派出所门口牌匾的意义么?”

    ……

    大工地四周被布置起来作为第一道屏障、可以起到预警作用后,后方的安保力度,自然也就下降了。

    虽然依旧是住在军休所里,还是不能与外界主动联系,但只要经过报备,活动范围可以不吝于整个集安城区。

    罗工请勘测组吃烤肉。

    在一处类似农家乐的地方,面前有山有河,店家还特意开挖了几条“曲水流觞”,在内部餐桌边穿流而过。

    啤酒和饮料装入筐中,放在那里头做冰镇。

    没有演讲没有总结,罗工只说了一句大家最近辛苦了,吃好喝好。

    吃饱喝足后,大家都回到军休所,睡袋地铺睡久了,是真想念软床的滋味了。

    李追远回到房间,洗了个澡后躺在床上,伸手从登山包里,拿出有段日子没有“见面”的《无字书》。

    没它在身边的日子,自己得到了难得的轻松。

    但这会儿见到它时,还得表现出极为迫切。

    翻开到第一页,看着牢房里规规矩矩跪在那里的女人,李追远轻声道:

    “那边快好了,我很快就能进去了,很快,很快!”

    牢房墙壁上,浮现出新的一段话,还是以“叶兑”的口吻:

    “我能感受到,它快要被惊醒了……”

    它很急。

    表演动作开始变形。

    这临门一脚,始终无法踩下去。

    不过,这也意味着它的忍耐限度已经到了一个极点,接下来,自己要是再不进古葬,无论多迫不得已,它都要忍不住有所动作了。

    这也从侧面证明,身为高句丽墓的主人,它现在并不在乎这座墓葬,它在乎的,是它自己。

    这墓葬,它可能压根就没想守护和保持,它甚至可能比外人,更希望墓葬能被破除揭开。

    联想到,它是作为最后一代墓主人延续至今,那这座墓葬,何尝不能视为关押着它的牢笼呢?

    轮休,只有两天。

    很快,大家伙就重新被安排出发。

    这次,罗工也跟队一起。

    下一阶段的施工与探索,也随之展开。

    安保条例,被进一步放宽,大家能被允许携带私人物品进驻营地,不过在从营地前往工地时,中间的检查岗还是被保留了下来。

    翟老又不见了。

    他没走,但去了另一个项目组。

    伴随着挖掘探索的进一步深入,各种高句丽时期的建筑遗迹和墓葬品被发现,翟老作为相关方面的研究者,被借调去了另一边参与研究,虽然还在营地里,但那个营地与自己这里,隔着很远。

    理由很恰当,只是李追远还是认为,这是自己“师父”一如既往的稳定发挥。

    林书友还真有意地去找寻过赵毅,但这边的拖拉机师傅告诉他,赵队长已经带队去山头另一端的水库了。

    今天下午开始,外头渐渐变了天。

    乌云逐渐向这里聚集,并且不断加厚。

    天气预报里没有这一预测。

    很多顶单独区域的帐篷里,一众人开始用罗盘、铜钱、龟壳等等器物进行掐算。

    国字脸大汉抬头,看向头顶那片黑压压的乌云。

    道袍老者走了出来,也一并抬头望天,感慨道:

    “以为会就此相安无事的,没想到……”

    大汉:“该来的,总归是要来的。”

    “是啊,得知足,眼下已经比我们最早所预想的,要好上太多太多了。”

    大汉:“要建议停工么?”

    道袍老者摇了摇头,道:“吾辈正道人士,向来没有回避邪祟的道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