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81 我只是一个普通女人(2 / 3)  我都过气了金手指才来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同,“瑶瑶”在月球背面是彻底变态了,她发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宝藏,这是地球科技发展的最高结晶,是全球所有超级势力积累下来的总科技成就。

    一台远超“美盟”秘密研发生物计算机阵列的超级生物计算机,它的运算量极有可能支撑起最低的人类神经元数据量。

    “人造女娲”,杨家接触这台超级生物计算机还是比较晚的,不过投入却相当大,只是以前还是偏生物兵器的发展,最终目的也只是为了获得“电子永生”。

    追求“长生不老”,这是一个朴素而永恒的愿景。

    只不过发展略微螺旋了一点儿,并且被一只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奇葩不明生物给搅合得乱七八糟。

    杨师仁感觉遇见鬼了,物理隔绝也无法阻挡入侵?

    “五叔!”

    “没办法了,备份意识吧。”

    此时杨师仁已经清楚地认识到,正面对抗基本没有胜算,不管是哪个维度都是被全面压制,那么只能做最坏的打算。

    杨家从杨仁寿开始全面押注“意识备份”和“电子永生”,两种技术是共生关系,但绝不是完全一致。

    在最初的时候,杨仁寿选择了克隆技术加上“意识备份”,但并不成熟,最后衍生出来的动力装甲也只能将人的感官延长、放大,只是随着技术的迭代,完美素体杨英的出现,解决了弊端,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通过杨英收集到的数据,搭建新的模型。

    只要有足够多的克隆备份,就有足够多的生物体拿来挥霍。

    而在“人造女娲”的一个对接试验区,就有杨家的另外一种生物技术,跟太空合成淀粉的技术路径不同,是杨师仁在很多年前参加一次联合科学小组时的重大发现,隐瞒了二十年才逐步迭代到了现在。

    这个试验区在杨家的代号叫“食熵者”,只要有外部能量输入,就能以可以直接感觉到的速度实现有机物的不断复制。

    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给予“人造女娲”源源不断的神经元载体,实现无限增加算力上限,只不过当初联合科学小组的主要研究是“人造黑洞”,期望是实现人造引力弹弓,然后可以实现有实际意义的宇宙尺度航行。

    这个试验区于是就有了明面上的“黑洞研究站”,但实际上还有一个处于秘密状态的“食熵者”。

    “食熵者”是杨家最后的一张底牌,过去的杨家实验体,其“意识备份”,最后都化作了“食熵者”的神经元信号,然后作为数据,存储在了对接到“人造女娲”的一个“寄生体”上。

    杨师仁对此没有太大信心,以为没人可以知道“食熵者”最后会演变成什么状态,可是现在也没有那么多的选择,只能放手一搏。

    在外部大量机器人破坏重重防护站之后,杨师仁和杨英分别进入了两台特制的“单兵系列”动力装甲中。

    跟地球上的“单兵500”不同,这是完完全全的球形动力装甲,为的是最大空间利用率,并且在宇宙环境中,没必要特别在意重力环境下的Z轴设计。

    “老二,备份结束之后,保持静默,让‘食熵者’的信号要处于一个稳定状态。这是我们最后的底牌,必须要瞒天过海。”

    “放心吧五叔。”

    杨英嘴上答应的很好,然而外面突然传来李解的声音,那贱贱的,戏谑的声音,像是有魔力一样,让杨二公子的怒火再度爆发。

    “杨二,你这废物挺能苟啊,这样都没死透,看来我是得再次把你手脚打断。这次我就不把你挂墙上了,找个小行星给你当床垫,你有能耐坐着小行星撞地球还不死。”

    “李解!!!!我艹尼玛——”

    “哎哟,小样儿,这就急了?一会儿爷把你身上的肉全部都片下来,然后喂给你五叔杨师仁吃下去。”

    “……”

    “……”

    杨师仁虽然无语,但并没有失去理智,他很奇怪,为什么李解的声音能出现?

    李解不可能来到月球。

    多台摄像机调换了方向,哪怕是实验室屏幕上的摄像头,也都亮起了小红灯。

    很快,窸窸窣窣的声音传来,密密麻麻的微型机器人突然从缝隙中钻了出来,这已经不是毫米级的东西。

    看到宛若液体的东西在流淌,杨师仁心中震惊:纳米机器人?!

    这还是地球上的技术吗?

    如果有纳米机器人的话,他还要个屁的“食熵者”,这是技术路径之一。

    可惜,没有如果。

    执行完最后的程序,杨师仁和杨英在球形动力装甲中瞬间进入休眠,身体机能虽然还能维持,但大脑停止了工作。

    片刻,球形动力装甲中的身体再次活动,但驱动身体的,不再是大脑,而是外部信号。

    杨师仁抬起双手,他“看”到这一幕时,感觉非常的不可思议,“电子永生”的可行性一直有,但没有真正地尝试,依然无法理解这种类似超自然的存在。

    这一刻,杨师仁感觉自己就像是神,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