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8章 黄肠题凑(1 / 2)  江苏风云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org
    很多人印象中,盗墓是一种投入低但是风险大、利润大的发财项目。

    所谓投入低,指的是只要准备点盗墓工具,找好陵墓位置就可以工作。

    所谓风险大,指的是盗墓有两大风险:

    一种是墓葬里面有什么暗器机关,会导致自己丧命。

    另一种则是盗墓是犯罪行为,一旦被抓必然牢底坐穿。

    而所谓利润大:如果盗挖一个古代达官显贵的陵墓,挖出里面一两件文物,就够吃好多年的。

    但是,事事都有另外,对于盗墓贼来说,如果遇到“黄肠题凑”,则是他们的噩梦。

    曾经陕西省凤翔县的一伙盗墓贼,看上了一座秦代古墓。

    结果在盗墓过程中,盗墓贼发现这座墓里有"黄肠题凑",这无疑增加了盗墓的难度。

    不过,几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毛贼,得知这座墓里面有黄肠题凑的时候,非但没有知难而退,反而变卖家产,花了十多万购置了一大堆炸药等材料。因为购买这些炸药,几个盗墓贼可谓倾家荡产,

    结果,经过连续多天的爆破,这座古墓固若金汤,只勉强破坏掉了1根黄肠题凑。

    反倒是人民警察得知线索后及时赶到现场,把几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小毛贼,悉数抓捕归案。

    要知道,躺在古墓中的一副黄肠题凑,少则14000余根,多则18000余根,炸开1根约等于"无济于事”。

    黄肠题凑挖不开,炸不毁。

    可为什么盗墓贼仍趋之若鹜?

    最令人奇怪的是,黄肠题凑在东汉时期突然失传了,从此再无发现。

    黄肠题凑,主要流行于秦汉时期,其使用者主要是帝王及其妻妾,还有皇帝特许的宠臣(例如西汉的霍光)。

    黄肠题凑,是古代帝王一级使用的椁室,等级最高,甚至高过于金缕玉衣。一旦攻破,里面的随葬品必定堆积如山。

    黄肠题凑,其实是用黄心的柏木,堆垒起来的,一种整体结构类似一个屋子的墓葬格局。

    这种格局下,墓室的四周是这种黄心柏木垒砌的围墙,并且,墓室的盖子上也用这种木头封顶。

    等到完成封土以后,经过千百年的挤压,加上固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整个黄肠题凑和整个墓室,会成为一个坚固的整体。

    这种坚固的程度,让古代盗墓贼深感困难:除非是大规模的军阀部队前来盗挖,或许能用抽丝剥茧的办法将这样的陵墓挖开。

    而对于民间盗墓贼来说,对这种墓葬最好的态度就是将其舍弃。

    因为自古以来,盗墓都是见不得光的行为。因此,盗墓贼都是讲究效率的工作,能三个时辰完成的工作,绝对不拖延到五个时辰。

    而对于黄肠题凑这样浩大的盗墓工程,盗墓贼即便是盗挖一年,也未必能把这种陵墓挖开。

    比如那几个陕西盗墓贼,把家产变卖了买爆破设备,折腾了好多天,时间和金钱成本投入了大量进去,但是到头来,只是炸断了陵墓里面的一根柱子而已,整个墓葬依旧是固若金汤。

    事实上,古代军阀部队如果知道面对的是有黄肠题凑的陵墓,也未必会直接选择盗墓。

    虽然这种陵墓里面宝藏堆积如山,但是由于在建筑设计上,黄肠题凑和陵墓往往形成一体,宛如一栋房屋一样。

    强行挖开黄肠题凑的同时,很可能导致整个墓室塌陷,而墓室塌陷意味着墓葬里面的金银财宝,自己一丁点都得不到。

    古代军阀盗墓是为了得到金银财宝,如果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什么都没得到,这种不合适的行为,古代军阀也是断然不会干的。

    为什么后来这种形式的墓葬消失了呢?

    倒不是工艺失传,而是秦汉时流行厚葬,“黄肠题凑”对木材和人力、财力的消耗极大。

    典型的像大葆台西汉墓,整个棺椁是由柏木堆成的,木墙高3米,厚0.9米,总长42米多。使用了15880根10厘米×10厘米×90厘米的柏木叠成,约合木材122立方米。

    这简直是砍光了一座森林!手笔之大,也只有皇家才有财力去打造。

    而柏木是一种非常娇贵的木材,一旦大规模砍伐,便再难成林。

    像北京的老山汉墓,它修建的时候,其实已经挖不到柏木了,其中90%的“黄肠题凑”竟是用栗木充数的,只有墓穴靠近入口处的地方使用了一点点柏木。

    其实,如果古代墓葬都是有黄肠题凑的墓葬的话,或许,盗墓贼这种行业会受到严重遏制。

    不过,从东汉以后,黄肠题凑的消失,导致古代帝王陵墓被盗,成为寻常现象。

    在考古挖掘中,我国发现的比较著名的“黄肠题凑”案例有:秦公一号大墓、定陶汉墓、大葆台汉墓、长沙王陵墓、大云山汉墓等等。

    老山汉墓在考古发掘的过程中,全程有电视台人员跟踪摄像拍摄,甚至还有中央电视台进行过电视直播。

    有天摄影师
最新网址:wap.ibiquxs.org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