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1章 你敢兜我就敢干(2 / 3)  回到八零机械厂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敢把整条线交给他。

    那张楠不为别的,就为了这份信任,他也得豁出去干。

    陈露阳听完,咧嘴一乐。

    “行!有你这句话我就踏实了。”

    张楠端起碗,将把剩下的饺子汤一口闷完。

    “那我今晚上先把思路理一遍,明天一早就回去改图,争取把新工艺定下来。”

    ……

    很快,张楠的改图方案就画出来了。

    当新图纸一发到车间时,技校的学生全都傻了眼。

    原本这批料子就够他们头疼的了,一会儿崩刃一会儿夹渣,干得人心浮气躁。

    可现在倒好,又来了个“拼接方案”。

    这不是越弄越乱么?!

    偏偏他们还不能说啥。

    人家是画图的,是修理厂派来的技术员,他们只能按照图纸写的干。

    “干就干吧,干成啥样可就不一定了。”

    一个技校学生没好气道。

    ……

    虽然根据新的图纸,零部件的生产流程确实能跑起来了,

    可就像张楠事先预料的那样,在最后的拼接环节,麻烦彻底暴露了。

    “这没法弄啊!”

    一个技校学生抡着扳手,胳膊上满是切削液溅出的油污,把手里的毛坯件举起来给带队老师看。

    “这一头刚对上,另一头就差一毫米!要不就是这边卡紧了,那边缝又松开!”

    “这拼都拼不齐,别说装车了,拧都拧不住!”

    车间里弥漫着一股焦躁的气。

    按张楠的改法,短料要拼成套筒式结构,外圆、内孔、螺纹、限位环一层连一层,对得准才算数。

    但是每个学校送来的短料、套筒本来就不是一个炉口的料。

    厚薄不一、尺寸飘,

    虽然前面的各工序“看着图纸”是能干了,

    但是最后全都“报复性”集中到了这一步:

    不是搭不上,就是搭上了渗油。

    稍微拧紧一点,限位环就跑偏;松一点,又虚到能晃。

    可最麻烦的是,如果这批拼不成,修理厂那边追责下来,锅全得他们背。

    带队老师也愁得直揉太阳穴。

    虽然他知道这活不好干,但又不能明着停工,一旦停下来,上面问起,谁也交不了差。

    他只能安抚学生,让大家再坚持坚持,先按照图纸上的操作,总要先把样件凑出来,实在不行,再汇报上去。

    “我觉得不能再按图纸直来直去了。”

    一个声音突兀地插进来。

    众人一愣,回头一看!

    只见一个穿着工装的小个子男生,正挽着袖口,拿着一对不合格的拼接件,一边转,一边比着角度,眼神亮得像在算题。

    “宋野,不按图纸,那按啥做啊?”有学生问道。

    “别人照图纸拼,是因为图纸的尺寸都标准。”宋野眯起眼,歪着头,“可咱这料压根不在一个尺寸线上。要真想拼上,得先让它‘互相认识’。”

    “互相认识?”

    众人听不懂他在说啥,只见他把那两件料在灯下细看了几眼,又拿游标卡尺量了量,嘴里咕哝着什么。

    接着,他挑出几片薄铜皮,又剪了两条白铁皮。

    他拿锤子轻轻敲直,绕着短料卷了一圈,形成一个极薄的“补偿圈”,再用小钳子一点点抿紧。

    “你这是要干嘛?”有人好奇。

    宋野叼着铅笔,头也没抬,“咱这些套筒口都不齐,拼上去不是震松就是漏油。铜皮软,能让它自己找位置。”

    他手上不停,剪铜皮、卷圈、抿边,一气呵成。

    “再配上这两道限位牙,拧进去的时候先‘咬半口’,一挤,缝口就自己找平了。”

    “你这是瞎鼓捣吧?”有人忍不住质疑。

    “是不是瞎鼓捣,你到时候就知道了。”宋野把那对零件一合,放上车床,慢慢推进。

    “嘭——”

    机器震了一下,接着稳住了。

    切削刀轻轻走过,金属发出顺滑的“咝咝”声,缝口几乎看不见裂线。

    接着,他又拿出第二对,换了角度,略微改了进刀速度,再试一遍。

    “看见没?这叫‘软过盈’。”

    宋野指着那截拼接处,嘴角一挑。

    “原来这两段料硬碰硬,一震就松。现在加了铜皮圈,外圈稍软,里头稍紧,拧进去时两边互相‘让一口气’,等机器一压,就自己找平了。”

    他一边解释,一边又用卡尺比了比,

    “这就好了。”宋野轻松的拍拍手。

    “真的假的?”

    几个学生半信半疑地上前,用手去晃。

    晃一晃,不动。

    再一晃,还是不动。

    “成了!?”

    “真的不晃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