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高数,钢铁意志的汉子陈露阳几乎死的心都有了。
怎么偏偏周一上午的课就是高数呢!
虽然系里已经为他开了“弹性修读”机制,必要时允许请假去修理厂,不计旷课。
可这毕竟是政策倾斜,不是护身符,况且又是高数老师的课。
上次他逃课的时候,就被高数老师一顿狠收拾。
一想起要去找高数老师请假,陈露阳觉得腿都有点软。
但如果他不去亲自解释请假的话,高数老师不一定要怎么给他记到小本本上收拾。
没有办法,他只能硬着头皮直奔理科楼拐角的高数教研室。
果然,刚推开门,章老师就冷嘲热讽开口:“哟,这不是我们的大忙人吗?”
“别的课一节不落,高数倒是挺舍得翘。”
陈露阳被这句话弄的心里一个哆嗦,赶紧赔笑:
“老师,我们厂周末遇见了些突发问题,实在是着急处理,就没提前跟您请假。”
章老师好奇问道:“啥突发问题?”
陈露阳一滞!
这章老师一个干高数的,跟他说扩建,他也使不上力。
到时候解释来解释去的,又麻烦又磨叽,没必要。
当下,陈露阳硬着头皮含糊过去:“就是生产环节里出了一些突发状况,得赶紧盯着处理。”
章老师见他不肯说,也懒得多问,不耐烦的嘲讽几句,就把陈露阳给打发走了。
……
很快,张殿才那边就传来了消息。
货运中转站确实有这么个事,铁路部门和市里也的确有这个规划。
只不过货运中转站这种体量的工程,根本就不是一个科室拍板就能干的。
铁路部门、市建委、市经委、财政、规划办全都得开会反复论证。
正常流程下来,光图纸、论证、审批,就得大半年甚至一年。
况且如今是“六五计划”的第二年,大钱都在钢材能源、交通主干道等国家级重点项目上,地方性的货运站,必须等国家和市里拨款。
即使资金批准下来了,也要分批下达,不能马上动工。
最后也是最难的。
西客站一带本来就是居民区、小作坊、国营小厂密集的地段。
真要大规模建设,首先要清场、搬迁,这一步最快也要半年、一年。
“照我估摸,真要动工,起码得一两年以后。”
张殿才没有梁仲维的顾忌,直接就给出了自己的分析。
听到这句,陈露阳一直以来的紧张和压抑,总算在胸口松开了一道闸口。
“换句话说,”张殿才盯着他,
“你这修理厂,至少还能稳稳当当撑两年。”
这两年,不仅足够完成修理厂的扩建,更能支撑他把通用件、加载框架实验、产学研合作这些一环扣一环的棋子逐一落下。
陈露阳心里骤然涌起一种死里逃生的轻松感,背脊都微微出了一层薄汗。
可这股轻松转瞬即逝,很快便被另一股更强烈的紧迫感压了上来。
两年听起来宽裕,但真要等到货运站动工时,谁知道会不会提前?
况且扩建是要走程序的,顺利的话三个月完成,可是半年、一年也都有可能。
所以,扩建的事情还是拖不得,尽快动手才好!
好在两个人这几天都没有闲着。
张殿才从科研的角度撰写了一份“搭建可控应力加载框架”的申请书,递交校方和科研系统,并强调“本课题已与市属修理厂挂靠,具备良好的实践基础,唯缺实验空间。”
而陈露阳则从修理厂的实际情况出发,着手写了一份“扩建设施申请书”,递交市经委,并标注“此扩建不仅是修理需求,更为北大力学系科研课题提供场地。”
两份材料像齿轮一样咬合,几乎在同一时间被分别送进了校方和市经委的办公桌上。
剩下的,就只能等批复。
接下来就只能看流程推进的快慢了。
此时
出租车公司调度室里,
负责统计的出纳,正一页接一页地翻看登记维修的账簿。
“奇了怪了,最近换件的车怎么这么多?!”
春节那阵子车子跑得太狠,昼夜连轴转,零件坏得快点也说得过去。
可都过了快一个月了,调度室里的账簿还是越翻越厚,
“是啊,”旁边的调度员拿着笔,忍不住嘀咕:
“这也太频了吧?光二月份,就有七八辆车换了两回点火线圈。”
“喷嘴管也邪乎,前脚登记说换新的,后脚又报坏了。”
“还有推杆、套筒……上个月才刚上账的零件,这个月又全报废?”
车队长皱着眉,把登记簿来回翻了好几遍,神情越来越沉。
“换件是常事,可再常也得有个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