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他们做课题。平时做出来的通用件,还得有个仓库去存放、编号、整理。”
顿了顿,陈露阳补充道:
“上周,北大的老师联系我,说要在厂里搭设一个‘可控应力加载框架’。”
“您知道那玩意儿,架子一搭得有半个院子大。真要挤进去,工位、仓库全得往外搬。”
“到时候不光实验要耽误,修车的活计也没法正常干了。”
陈露阳的声音中带了几分急切:
“正好院里有个车棚,位置也合适。”
“我就想能不能把车棚改成厂房,这样一来,不仅实验装置能落地,修理厂的活也能撑得住,不至于里外两头乱套。”
梁仲维听完,眉头皱了皱:“学校里面就没地方了吗?一定要放在修理厂里头?”
陈露阳苦闷:“师兄,学校里地方更紧张。”
“力学系本来就没多少实验用房,大教室里堆满了学生的试验台,小操场上连风洞都占着地方,老师们的办公桌都是临时拼的,哪还有多余地方了?!”
“而且这种可控应力加载框架,动静大、占地广,非常不适合放在学校里。”
“而修理厂就不一样了。”
“修理厂本来就是校外实验点,离车辆一线近,不仅能随时能拆旧件做样本,而且工人、学生、老师都能在一个院子里碰到面,也方便推进实验进度。”
“这样……”梁仲维微微皱眉。
“既然是科研项目,那确实是要支持。”
“扩建可以,但得走正规程序。你先把申请写好报上来,我这边看看能不能帮着快点推一推。”
“不过……”
话锋一转,
梁仲维顿了顿,眼神意味深长地落在陈露阳身上。
“小陈,做事还是两手准备的好。你这边申报归申报,但也不能总盯着自己这一亩三分地。”
“西客站这一带,地儿紧。”
“有时间了你可以往南边、往西边多走一走,那边的空地多,还有些半闲置的小厂房,说不定能找到更合适的地方。”
这话一出,陈露阳瞬间瞳孔一缩!
今天他来到市经委,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打探货运中转站的事。
现在听着梁仲维话里话外的意思,他顺势问道:
“师兄,我听说西客站这片要修货运中转站,这事儿是真的吗?”
梁仲维眉头一挑,目光转过来:“谁跟你说的?”
陈露阳赶紧笑着找了个借口:“哪有人跟我说这些啊?”
“我就是跟街坊邻居唠嗑的时候听了一嘴,也不知道消息是真还是假。”
梁仲维摆摆手,似乎不愿意在这件事上多说。
“这些事听听就算,不到文件下来,谁说都不算数。”
“不过,我还是那句话,眼光放远点总没有坏处。”
听完这话,陈露阳心思沉了。
虽然梁仲维没有正面回答,可话里绕开的意味,已经不难让人想出个七八分。
仔细一想,这也正常。
梁仲维毕竟是经委的副主任,总不能把还没定下来的内部规划随口说出来。
能点到这里,已经算是格外照顾自己了。
“行了,快回去上课吧,别在这儿杵着,学习最重要。”
梁仲维笑着叮嘱。
“这几天你抓紧在学校递个申请,把修理厂的科研任务备案到‘零散厂子协作网’里去。”
陈露阳眼睛一亮:“我的修理厂真的可以加入协作网?”
梁仲维点头:“当然行。只要名义上挂在科研和教育上,经委这边就好办。”
“不过,还是像我之前说的,协作网一旦搭起来,各路厂子和作坊都要往里挤,到时候有的是竞争。你要想站得住脚,就得多动脑筋。”
陈露阳嘴角一勾,神情神秘:“师兄,您放心吧,今年我们的零部件可不一般,别人学也学不来。”
梁仲维被他神神秘秘的模样逗乐了。
“什么东西?说来听听,让我也长长见识。”
陈露阳留有悬念的摇头:“现在还不能说,等到时候新东西做出来,您就知道了。”
梁仲维看着他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行,不说就不说吧。等到时候再让我开开眼。”
走出市经委大楼,陈露阳脸上的笑容沉了下来。
“西边和南边……”
往西是石山,鲁永强和何大华的地盘,大厂林立,地方虽然宽,可全被几个大厂和配套厂子占着,他一个小修理厂想插进去,不太现实。
往南虽然地儿宽,铁路编组场和客运站都在那附近,交通方便。
但毕竟是城乡结合部,人多杂乱,厂子也参差不齐。
可正因为如此,仓库、轻工厂、半闲置的小厂房到处都有,说不定真能从里面挑出一块合适的地方来。
至于北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