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3章 零件的独特标记(2 / 3)  回到八零机械厂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听陈露阳意气风发道:

    “竞争多,压力大,对零件的要求自然就更高。想站稳就必须拿出好东西。”

    “这样下来,不光是修理厂能进步,整个国家的零件市场,也能被逼着往上走。”

    “到那时候,不是怕别人追上我们,而是我们得想办法跳出去,跳出低价恶斗的圈子,把质量和信誉做成牌子。”

    梁仲维愣了一下,目光久久盯着他。

    原以为陈露阳只是急着保住修理厂的地位,没想到他说出来的,竟是站在更大格局上的思考。

    梁仲维沉默了片刻,目光从审视慢慢转为欣赏,语气也缓和下来。

    “你能有这样的想法,很难得。”

    “目前市里正在研究,要把一些小批量的任务下放出去,搭一个零散厂子的协作网,进行统一调度。谁能挂上号,谁就能进希望名单。”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几分郑重:“一旦能挂上去,不光有政策支持,还能在物资上获得倾斜。”

    “钢材、检测设备、集采渠道……都会优先照顾。”

    “到时候,你们修理厂就不仅是自己干活,而是站在市里的平台上做事了。”

    梁仲维望着陈露阳:“机会难得,我希望你能把握住……”

    走出市经委大楼的时候,阳光正好洒下来,照在陈露阳肩头,仿佛连天地都明亮了几分。

    他脚步轻快,嘴里忍不住哼唱着歌曲。

    可刚走两步,陈露阳的心中陡然一沉,脑海里忽然闪过昨晚那个“林业队司机”的身影。

    早晚是个麻烦……!

    陈露阳神情中闪过一丝果断,坐上公交车,向着修理厂的方向杀了回去。

    年后来修车的人并不多。

    陈露阳回到修理厂的时候,只有张国强几个老师傅在。

    几个年轻人则是请了假,跑出去逛逛街,玩一玩。

    陆局更是忙的不可开交。

    早上陈露阳前脚刚走,陆局就拎着家里背来的特产,紧随其后出门拜晚年。

    真说起来,这小半年的光景里,

    陆局结交的朋友可不比陈露阳的少。

    就连中午饭都没回来吃,估摸是被哪个老哥喊出去喝酒了。

    “正好……张叔、谭叔、刘叔,你们几个技术高,眼力毒,能不能看出来咱们这些零部件有没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陈露阳将张国强、谭松仁和刘康文三个人叫过来,拿着仓库里存余的零件,认真的问。

    “与众不同的地方?”张国强纳闷。

    “啥叫与众不同的地方?”

    陈露阳解释道:“就是一眼就能看出来零部件是咱们厂的,有独特标志,别人仿不出来的地方。”

    张国强皱着眉,摇了摇头:“小陈主任,说句实在话,这些件子说不上有啥与众不同。”

    “咱们的零部件大多是小规模找外头代工厂干的活儿,图纸虽然是咱们自己画的,可生产环节零散,哪有统一的工艺痕迹?”

    “说白了,这些都是‘临时件’,讲不上啥厂标。”

    谭松仁也接话道:“小陈主任,我明白你的意思。”

    “一般真正大厂出品的零件,壳体上会铸字,零件编号、合格证一应俱全。”

    “可咱这批件子,包装就是牛皮纸一裹,甚至不少还是技校学生做的,精度还得靠咱们后期一道道把关。”

    “要说独特标志……实在没有。”

    刘康文也点头补充:“是啊!更别说后头咱引进了学生一起加工,谁干的活痕迹都不一样。”

    “有人手法细,有人粗糙点,外观上根本统一不了。”

    “要是懂行的人拿到手,一眼就知道这是小厂子、试制件,认不出‘是谁家产的’,更别提和大厂件比了。”

    听了三个人的话,陈露阳并不意外。

    “我知道现在这些零件情况,不可能像厂里那样有编号、合格证。况且咱又不是生产线批量生产,更谈不上什么统一标志。”

    他顿了顿,目光认真起来。

    “我的意思不是非要找编号。”

    “我想知道,除了编号之外,这些零部件里有没有能体现咱们自己特点的地方?”

    “哪怕是工艺特征、加工习惯,只要是别人模仿不了的,就能算是咱们的‘印记’。”

    听完了陈露阳的话,张国强三个人明白了。

    张国强先拿起一根联轴器套筒,拇指在止口槽那来回摩挲,眯着眼端详半晌。

    陈露阳注意到,他的指甲在金属弧线上轻轻扣了两下,似乎在比对着什么。

    接着,张国强抬头道:“要说独特性嘛……咱这批件子车刀走得慢,工人怕废料,刀口收得干净,所以止口槽两边的过渡弧比较圆润,不像别的零件那样直接干出直角槽。这算是个痕迹。”

    说完,他把套筒递到陈露阳手里,示意他摸一摸。

    陈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