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2章 厂专家会(2 / 3)  回到八零机械厂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一侧坐着郝逢春、曹青杭、组装车间主任黄见山,旁边还挤着几位工程师与技术专家。

    陈露阳抱着厚厚的一沓资料,坐在众人中间。

    眼见大家都到齐了,王轻舟环顾全场,沉声开口:

    “今天的会,主要是对劲霸小汽车近期使用中暴露出来的油路软管渗油和承重问题,集中听一听、议一议,大家呛呛个办法出来。”

    “小陈,你先来说说情况。”

    陈露阳立刻把手里的材料翻开,开门见山道:

    “各位领导,去年我们片儿城修理中心在维护劲霸小汽车时,收集了不少第一手数据,发现了一些共性问题,也想了一些办法。在这里,给各位领导汇报。”

    他顿了顿,继续道:“首先,就是油路软管的问题。修理厂接到的多起返修,不是软管本身的质量问题,而是地方炼制的轻质油杂质含量过高,渗进管壁,导致鼓泡、渗油,最后堵死油路。”

    “我建议,在油管里层加一层抗杂质的包覆层,同时在油滤系统前端增设一道预滤装置,这样不仅能提前拦截杂质,还能延长软管寿命,减少返修率。”

    话音刚落,郝逢春皱眉低沉道:“我先说句实话,这个方案,工艺难度不小。”

    “新包覆层必须用复合材料,可复合层厚度一旦加上去,油管在低温下的柔软性就会下降。”

    “东北和西北严寒地区,零下三十度的天气里,软管要是硬得像根棍子,弯折处就会裂。”

    “那时候,不光是渗油的问题了,整根油管可能冻断,车直接趴窝!”

    组装车间主任黄建山也认真思考道插话:“双油滤系统,意味着成本和配套复杂度都上来了,成本高,配套链条要重整,风险很大”

    “片儿城油品毕竟是个案。”

    “某些地方油不好,就要全厂车都改?这牵扯实在太大。”

    “话不能这么说!”于岸山轻轻摇头。

    “车是全国卖的,可坏车的口碑也是全国传的。”

    “今天是片儿城修理厂发现问题,明天别的地方呢?”

    “这要是拖成系统性问题,砸的是咱整个厂的牌子!”

    会场一时有点骚动。

    可还没等陈露阳开口,一个技术员很是客观的开口道:

    “别的不说,橡胶材料的研制就是个大问题。”

    顿时,陈露阳一张脸彻底憋红,整个人被噎在当场,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前几天厂里试车的时候,就是他们橡胶车间的东西拖了后腿儿。

    无论你技术怎么升级,原材料的质量永远是第一位的。

    说句不好听的话,你自己的东西都没整利索呢,在这谈其他的有啥用啊!

    陈露阳平稳道:“我承认,橡胶件的确是当前的短板,谁都绕不过去。”

    “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需要在设计层面提前考虑,把风险降下来。材料的问题需要时间去突破,可用户等不起,厂里的名声也等不起。”

    “材料研制,我可以带着橡胶车间先去摸索;工艺上有难度,我也愿意跟设计、总装一起试。成功了,厂子少挨骂。”

    “可要是什么都不干,那才是真正的不负责任。”

    听到这话,曹青杭眼中闪过一抹精芒。

    “我觉得小陈说得对,失败了也比原地等着挨骂强!”

    王轻舟一直没插话,此刻终于抬起头,扫了陈露阳一眼。

    那目光里既有审视,也带着一丝欣慰。

    他轻轻把茶缸往桌上一放,声音平稳却压得全场静了下来:

    “小汽车要发展,就是不能怕出错,不能怕失败。”

    王轻舟顿了顿,缓缓扫过全场,“咱们要真是连试都不敢试,就等着问题一天天堆大,等市场来给我们上课?那才是丢人现眼!”

    郝逢春终于开口,叹了口气:“行吧,那就试一试。”

    “不过我丑话说在前头,新材料柔韧性要是不过关,寒区的车出了毛病,后果可不是小事。”

    于岸山拍板:“那就设个技术革新项目,单独做试样。”

    “小陈,你橡胶车间先组织人试配材料,老黄老郝你们设计、总装两边派人跟进。”

    王轻舟见气氛有所缓和,点了点头,果断落下结论:“好!这一条,就这样定。”

    “橡胶车间牵头,设计、总装协作,先打一副样件出来。”

    “剩下的小汽车承重问题,小陈你接着说。”

    紧接着,陈露阳翻到第二页:“第二条,小货车超载。大量用户把劲霸小货车当五吨卡车使,后桥和减震长期超负荷,返修率居高不下。”

    “建议厂里出台限载提醒机制,在出厂时随车配套说明书和金属铭牌警示。如果后续条件允许,可以考虑结构升级。”

    “嗯!”组装车间主任黄见山立刻点头,粗声说道:“这个得立刻干!”

    “承重就是小货车的命门。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