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8章 先出发,别的路上再说(3 / 4)  回到八零机械厂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里。”

    “市里现在对这个项目盯得很紧,市科委那边明确要求每一个子项目都要附带‘理论支撑说明’。”

    “其他院系可以拿一般技术总结应付,但我们哲学系,交的必须是哲学材料。”

    李正繁顿了顿,又补了一句:

    “我们已经把你这篇小结列进了年底的中期成果展示清单,项目会上会专门设一个‘制度构型理论说明’板块。”

    “哲学系也要靠这个成果,去申报‘跨学科实践类优秀参与项目’。”

    说到这,李正繁语气一转:

    “当然,话也说回来。”

    “你要是真写得好,这篇材料算你这学期的课程考核成绩。”

    嗯?!

    听到这话,陈露阳的眼睛一下亮了。

    “老师,这个我要是写完了,期末可以不用考试???”

    “可以。”

    李正繁笑着点头。

    “我们准备走‘科研成果替代课程考核’的流程,这边萧主任已经批了。”

    “你把材料交上来,系里内部评审委员会审核通过,就能顶掉《制度哲学导论》的期末成绩。”

    “换句话说——”

    萧辉拍拍他肩膀,笑道:“你要是把这东西写好了,这门课年底就不用考试了。”

    陈露阳忍不住接着问:“老师,只能顶一门吗?不能顶两门吗?”

    李正繁摇头道:“教务处有明确规定,科研成果可以替代课程成绩,但通常一份成果只能顶一门课,防止‘一稿多用’、掺水太多。”

    “但你这个项目是校级试点,又牵涉市科委验收,还有我们哲学系的课题挂靠。”

    “只要你这份小结写得扎实,我们完全可以按‘两篇成果’报备。”

    “比如这一篇《制度构型》,记进《制度哲学导论》;”

    “那份哈贝马斯的德文翻译,加上注释和分析,我们再列成一份‘文献编译与理论评析’,挂到《当代西方哲学选读》。”

    他停顿了一下,笑着看了陈露阳一眼:

    “而且你要知道,这种课题成果进入课程评估,是要记进你个人档案的。”

    “以后你无论是申请科研项目、争取留校名额,还是要老师帮你写推荐信,都有很大帮助。”

    “当然,前提得是评审小组点头。”

    日……

    日!

    日!!!!

    这真是不写都不行了!

    陈露阳的瞳孔紧缩,目光灼热,呼吸也跟着急促起来!

    这要是一篇文章能顶两门考试,就是血赚!!!

    “写!我能写。”

    陈露阳的胸中再次激荡起了无穷的动力。

    “我一定好好写!”

    “老师,这个东西你们啥前要?”

    李正繁愣了一下。

    这孩子怎么属狗的,说变脸就变脸的。

    刚刚还一脸不乐意,怎么扭头就跟打了鸡血,宣誓一样。

    “那肯定越快越好,最好赶在项目第一阶段验收时间前。”

    那就是……1月初?

    陈露阳掐指一算,来得及!

    “行!放心吧老师!绝对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翻译东西……

    只要直译,不要意译!

    这种要求对他来说,就跟中译中一样简单!!!

    离开了哲学系办公室,陈露阳就开启了文献攻坚模式,埋头撰稿,夜以继日赶工!

    就在他努力拼搏写材料的时候,

    这一天,全国高教外语英语演讲比赛开始。

    一早七点四十,一辆灰蓝色的BJ212吉普车稳稳地停在北大东门外。

    车是由学校后勤运输组统一派的。

    高红鸣前三天特意打了申请报告,说明“代表北大出席全国性外语赛事,含选手一名、评委一名、随队老师一名”,贴着外语系印章交到了总务处。

    后勤那边审核得也快,当天就批了下来。。

    虽然这场比赛只是教育部组织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试点活动,但北大毕竟正式组队参赛,又派出“校内教材作者”担任评委,含金量不低。

    真要让学生抱着讲稿,倒两趟公共汽车,再步行去中中电台总台演播大厅比赛,说出去实在也不好听。

    所以一大早,三人便准时出发,赶往比赛现场。

    车刚发动没多久,陈露阳忍不住左右拍了拍座椅,打量起来。

    你还真别说,这吉普车就是跟小汽车不一样。

    椅子够宽,靠背结实,坐着稳当!

    就是避震差点意思,屁股底下跟筛子似的。

    不过嘛~野路子!

    有劲儿!

    这边陈露阳还在好奇宝宝,左右研究车呢,

    而另一边的魏楚雄,则完全进入了“临战状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