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8章 回到修理厂(2 / 3)  回到八零机械厂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算是借了主任的光,要不然这北大的包子,谁能吃着!来来来,大家吃包子!主任你也尝尝红军的手艺。”

    今天包子管够,大家都敞开了肚子一顿造。

    吃到差不多了,陈露阳问道:“最近车间情况怎么样?大家伙工作还顺利吗?”

    陆局认真道:“工作是挺顺的,但就是零配件这块大家挺折手。”

    “咯噔!”

    陈露阳担心的就是这个:“说来听听。”

    陆局领着陈露阳来到后车间,指着墙上的一块大黑板道:“主任,这个黑板是小左他们做的高耗损件频率表,片儿城的车型号多,原厂配件咱们根本就找不到,国强他们就自己拼,自己弄零件修。”

    “虽然说能凑合用,但是咱们毕竟不是生产车间,所有的拼接材料都是靠生海森拉工业废料给咱们用,但是工业废料也不是什么时候都有,一旦他们那边供应不上,咱们的零部件就没法修。”

    陈露阳眉头一皱,打断道:“生海森给咱们工业废料,咱们给他钱了吗?”

    “给了。”陆局肯定道:“我去废品站问过价格,修理中心是以高出1毛钱的收购价收的工业废品。”

    陈露阳支持道:“对,咱不差那点钱。”

    他抬头看着“高频耗损件统计表”,

    212的点火线圈,121的橡胶垫圈,140的离合器压盘……不同汽车出故障的地方都被然标注的清清楚楚,还在后面的“本月更换频率”一栏里注明了更换次数。

    其中212的点火线圈更换次数最多,竟然有22次。

    “车间这个月来修车的还挺多?”陈露阳有些诧异。

    “那可真不少。”陆局拿过李河记录的修车登记本,一页页给陈露阳翻看。

    “咱们之前上过报纸,又在西客站这么个显眼的地方,平时这街道上车来车往的本来就多。”

    “再加上那些老国营厂修车排队长,有些车送到咱们这碰碰运气。”

    陆局憨厚一笑:“反正修完了咱们给他们开发票,他们回去报销都一样。”

    陈露阳一边听,一边翻看这修车登记本。

    还真别说,

    汽车维护修理中心生意真不错,光是9月份就修了70多辆车。

    除了20多辆是省机械厂的小汽车以外,

    出租车公司送来了20多辆、运输车队送了10辆、外贸部旧卡车送了3辆,公务用车送了20多辆,其余的还有一些邮政临时来修的车。

    陆局在旁边解释道:“咱们现在每天接车辆大概是2-4辆,”

    “上个月修了七十多辆车,一共挣了八百来块。”

    “但是扣完材料、水电、大家伙的吃喝还有零星耗材,现在账面上还剩下一百八十多块钱。”

    陈露阳一笔笔认真看着手中的账本。

    说实话,小200块钱的利润对于一个新成立的修理维护中心来说,虽然不算是一个好成绩,但总归也没有那么坏。

    毕竟现在工人的工资,是省机械厂发。

    如果没有厂里给大家做后盾,这800块钱不够给大家开工资的。

    “我看看你们做的零件。”陈露阳放下账本,转身走向机床。

    墙边一字排开的三张操作台,每张都铺着油布和旧报纸。

    陆局指着墙边的一个架子,道:“这个架子是咱们的“标准件柜”,里面放着的都是咱们自制的通用件。”

    一边介绍,陆局一边从架子旁拿出了一个“通用件更换使用登记表”。

    “每次修完车,小左都把通用件按编号分类,统一放入“标准件柜”,并贴有标签……小陈主任,你看这个架子上都是磨好的金属垫圈,是专门用来适配212离合器的。”

    陈露阳捻起一个垫圈看了看,边缘还残留着焊接的痕迹。

    他吹了口气,问:“磨过几遍?”

    “砂轮机三道,再手工锉一次。”左琢坐在后头的角落,把一块金属件夹在虎钳上,抬头笑着说,

    “这些都是生海森拿来的不合格铜板,别人嫌太薄,我们拿回来切片打磨,切一片能出三个垫圈……手都快磨没皮了。”

    陈露阳轻轻皱皱眉,没有回答。

    而是回头看着操作台上正在组装的“改装喷油嘴”。

    这些“改装喷油嘴”是用两种型号的旧喷嘴外壳重新切割、再焊接成统一接口的。

    接口处锃亮,焊点打得很细,

    陈露阳拿起来一晃,还能听见里头液流通道被打通后发出的轻微回响。

    “这些能用?”他看向张国强

    “测试过了。”张国强点点头,“装在121上试跑了两圈,火力还挺匀,就是比原厂的稍微费点油,但总比修不了强。”

    “还有这些毛坯,是准备改成减震器接头的。”

    张国强解释道:

    “这个是拿废旧农机上的连杆锯下来的,尺寸很凑巧,我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